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菲疏遠美國 非因華拉攏

2016-10-21
■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杜特爾特舉行會談。  中新社■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杜特爾特舉行會談。 中新社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賈秀東

【人民日報海外版專供】對中菲兩國來說,這是一次跨越南海的握手。

這次握手來之不易。菲律賓前總統阿基諾三世在南海問題和對華政策上採取對抗態度,屢次挑釁。杜特爾特就任總統後,着手調整對華政策,中菲雙方增加了接觸,迎來了中菲關係的轉機。

行前,一些美國輿論一再提醒菲律賓:美菲同盟關係是菲律賓同中國打交道的靠山。但這一邏輯根本站不住腳。如果杜特爾特政府選擇「疏遠」美國,那不是因為中國的「拉攏」,而是由於菲方開始重新思考過去幾年的美菲關係對菲律賓到底意味着什麼。

擱置爭議免問題複雜化

毋庸諱言,圍繞南海問題的爭議不可能一夜之間解決,通過一次高層訪問不可能使南海問題煙消雲散。正因為南海問題的複雜性和重要性,中方早就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在涉及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議時,沒有哪個國家會輕易放棄自己的立場。在一時難以調和雙方立場的情況下,在最終解決南海問題之前,選擇「擱置爭議」,並探討推進共同開發的途徑,最符合各方共同利益。至關重要的是,擱置爭議,不使問題複雜化,可以為兩國在重要領域的合作創造條件。

跨越南海握手民心所向

中菲兩國開始商討超越南海問題,在擁有共同利益的領域拓展務實合作,這對醉心於「亞太再平衡」並為此一再操弄南海議題的美國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中國同眾多不是美國盟國的國家都建立了友好合作夥伴關係,還通過和平談判同大多數鄰國解決了邊界問題。

中菲跨越南海的握手,是兩國民心所向,也符合地區和平與發展的潮流。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