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星光透視 > 正文

影畫館:《七俠蕩寇誌》仗義每多屠狗輩

2016-10-21

1954年黑澤明拍成日本經典電影《七俠四義》,數年後荷里活以此為原型,改編成《七俠蕩寇誌》(The mgnificent seven)。相隔半個世紀,這套經典電影改為由丹素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領軍,再次展現於大銀幕。

故事講述19世紀末,小鎮居民由於受到商人和黑社會聯手欺壓,決定聘請賞金獵人Sam出手相助。Sam於是請來另外六位民間高手,聯合對付惡勢力,拯救小鎮居民。六位民間高手包括來自東方的刺客、賭徒、神槍手、原著民戰士、墨西哥逃犯和追蹤者,個個身懷絕技,各顯神通。

故事情節其實十分簡單,由招兵買馬到準備抗爭,最後大戰連場,可謂直線一條,沒有什麼枝節。不過,電影要處理的細節也不少,既要交代各人投入抗爭的原因和經過,又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機會大展身手。當中最好看之處,莫過於七俠的俠義精神。仗義每多屠狗輩,流氓蕩寇要對付惡人也不必什麼原因道理,可以是報仇雪恨,可以是路見不平,也可以是義字當頭,或者不過是一場交易。總之俠義在民間,明知事不關己,還是會赴湯蹈火。這樣的俠義,不單上接了黑澤明的武士道精神,更與《水滸傳》中各路英雄好漢遙相呼應,因此這部描寫美國西部的電影翻譯成「蕩寇誌」,的確是一場有趣的碰撞。

看慣了各種高科技武器,看看百多年前的西部牛仔如何運用一刀一槍殺敵,也有種反璞歸真的感覺。雖然電影有不少槍林彈雨的大場面,但仍有些細節值得留意,例如美國牛仔拿槍的特別手勢,賭徒聲東擊西的把戲,或是東方刺客的小李飛刀,都構成槍戰的亮點。

《七俠蕩寇誌》是個關於公義的故事,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到當下,從日本到美國以至世界各地,公義似乎還是遙不可及。正如導演安東尼奎克(Antoine Fuqua)所言,這並非只是個西部牛仔的故事,而是通用於不同時期地域的一點反省。世界從來惡人處處,可惜行俠仗義的蕩寇,看來只能在電影中才找得到。■文:鄺文峯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