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經濟 > 正文

社科院析股災 「大躍進」肇禍

2016-10-22
■昨天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跌破7.75關口,但中字頭股全力護盤,大市相對抗壓。滬綜指全日升0.21%,報3,090點,本周微漲0.89%。圖為股民在成都某證券營業部內關注大盤。 中新社■昨天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跌破7.75關口,但中字頭股全力護盤,大市相對抗壓。滬綜指全日升0.21%,報3,090點,本周微漲0.89%。圖為股民在成都某證券營業部內關注大盤。 中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 中國社科院等機構最新發佈的研究報告談及去年中的A股大股災,把有關事件比作股市「大躍進」,指出股市「大躍進」失敗致使中國股市市場化進程倒退。報告梳理了股災發生的五個方面的原因,並指出,如果不尊重市場發展的內在規律,幻想一蹴而就,急功近利、過度過快透支資本市場能力,其後果必然是嚴重和可怕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昨天共同發佈的《中國上市公司藍皮書:中國上市公司發展報告(2016)》指出,2015年6月中旬發生的大股災,是自1990年中國股市建立以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危機,作為此次危機的組成部分,2015年6月、8月及2016年1月的三輪股災,千股跌停屢次出現,股指幾近腰斬,甚至國家隊入市干預托市都無濟於事,最後動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才使得股市穩定下來。

貨幣脫實向虛風險全面爆發

藍皮書分析,這次「國家牛市」口號下的股市「大躍進」泡沫及其破滅,表面上是投機資金在金融槓桿支撐下的大肆炒作和政策變動後的加速出逃所致,實質卻是近年貨幣脫實向虛、金融膨脹和累積風險的一次全面爆發,同時也是中國資本市場深層制度性缺陷的集中體現。

藍皮書指出,A股IPO的額度控制和審批、漲跌停板限制(包括今年初被叫停的熔斷機制)等,都體現出中國資本市場濃厚的「計劃特徵」,價格機制失靈,價格信號扭曲,根本不能反映資本市場真實的供給和需求情況,導致投機盛行,加劇了不穩定性。

大量新經濟企業排斥在外

由於制度上的歧視性偏向,大量新經濟企業只得境外上市,使得如阿里巴巴、騰訊等中國最具成長性企業將內地投資者排斥在外,中國新經濟的高增長紅利被國際投資者所分享。而A、B、H股的分立,以及對跨境資本流動的限制,使「同股不同價」現象長期存在。

同時,公司治理和相關機制的缺陷,令到國有股一股獨大,上市公司的最高權力機關不是股東大會,監事會和外部獨立董事形同虛設,中小投資者在獲取信息上處於劣勢,加上不少中介機構缺乏社會信用,從而惡化了公司治理結構,助長了一些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為。

在分紅、配股、增發、關聯交易等方面都存在不規範操作,侵害了中小股東利益。

報告指出,2015年股市從泡沫激化到最終崩盤,與管理部門的急功近利,政策的不連續、不穩定,朝令夕改有相當大的干係,政府缺乏可信的承諾。

遺憾官方至今未有調查報告

初期盲目樂觀,鼓吹國家牛市,對兩融業務風險估計不足,當資產泡沫問題激化時又急於維穩,不惜以行政命令緊急剎車,出現了矯枉過正,加大了危機的嚴重性。

「某些主管官員及做市商,由於掌握內幕消息,趁機發國難財,這也給國家資信帶來了相當大的損害。而令人遺憾的是,時至今日官方對於大股災的成因和責任,還沒有一個客觀獨立的調查報告,還缺乏必要的深刻反思。」藍皮書說。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