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電影留影 彝情留情

2016-10-26
■李亞威(中)在電影《蕎麥花開》拍攝現場給彝族演員說戲。 網上圖片■李亞威(中)在電影《蕎麥花開》拍攝現場給彝族演員說戲。 網上圖片

翻山越嶺十六載 鏡頭救瀕危文化

現任深圳市電影電視家協會主席的李亞威,從2000年至今,腳步遍及雲南楚雄的上千個山村,用鏡頭「搶救、挖掘、保護、弘揚」瀕臨消失的彝族文化,拍攝了《火之舞--告訴你一個楚雄》、《中國有個暑立里》等20多部反映雲南少數民族風情的影視作品。16年來,李亞威自籌贊助、自墊存款拍片,即使身患重病也未曾退卻,甚至還推掉了許多重酬片約。彝族文化因她而走出了大山,引發廣泛關注。她也成為楚雄彝族同胞盡人皆知的「阿俵妹」。■香港文匯報記者 古寧 深圳報道

「應該說,是彝族這古老民族蘊藏的文化吸引了我。」回憶起與楚雄彝族的結緣,李亞威也有些意外。2000年5月,已是深圳導演圈領軍人物的李亞威受深圳市委宣傳部的委派,到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創作以已故扶貧幹部臧金貴為題材的電影劇本《愛在遠山》。在這期間,楚雄州委宣傳部有意邀請她為當地拍攝一部宣傳片。在走訪了楚雄九縣一市後,當地能提供的經費有些捉襟見肘,20集外宣片僅有80萬元(人民幣,下同)經費。不過,已被彝族文化吸引的李亞威已下定決心要接下來,甚至自己不要一分報酬。「就這樣,把自己後半生也搭進去了。」

自籌贊助 自墊存款

讓李亞威也沒想到的是,在雲南拍片時,攝製組遇到了「行路難、吃飯難、氣不順」的問題。不少人一開始因飲食不適拉肚子。此外,拍攝場景又大多在原始山區,只能手腳並用攀爬崎嶇山道,還要克服高原反應。兩年下來,李亞威體重掉了十多斤,曬得比村姑還黑,兩腳佈滿了厚繭。由於身體長期超負荷運轉,她還在拍片現場暈倒過。

除了自然條件艱苦,李亞威還要承受資金壓力。為解決資金困難,她開始在深圳、雲南兩地頻繁穿梭,甚至在深圳接拍廣告片,找企業拉到贊助後,又趕回雲南繼續拍。楚雄州委宣傳部本來計劃宣傳片只拍20集, 但李亞威割捨不下那麼多精彩的故事和人物,只得自籌資金拍攝其餘部分,最終這部片子拍攝製作成41集。除了從深圳拉來30萬元贊助外,她還將自己的8萬元存款搭了進去,才算渡過了難關。她還透露,「當時我的存摺裡取得只剩10元錢了。」

十年一劍 揚威國際

2002年,41集大型人文風情叢片《火之舞-告訴你一個楚雄》拍攝完成,真實再現了彝族原生態文化。該片在深圳、楚雄兩地播出後,廣受讚譽。隨後,精剪版在央視電影頻道再次推出,並一舉攬下第十六屆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等多項大獎。而16年來,李亞威還創作了《中國有個暑立里》、《臘灣舞者》、《彝鄉賽事》等20多部反映雲南少數民族歷史風情、人文風貌和時代風尚的影視、文學作品,這些作品成為向外推介彝族文化的一扇窗口。其中,記述彝族村落「光棍村」發展為「籃球村」的《中國有個暑立里》花了李亞威整整十年時間,該片一舉榮獲了國內外10項大獎。

李亞威在楚雄拍攝的過程中,多次拿出積蓄參與抗震救災、扶貧幫困、興辦文化、改善環境、培養藝術傳承人。在雲南省武定縣老木壩村拍攝電影《油菜花開》時,她看到村裡人文化生活貧乏,個人捐資2.1萬元建起了文化室。李亞威與彝鄉群眾結下了深厚情誼,被當地人親熱地稱為「阿俵妹」。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