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專題 > 正文

特稿:「吳扁雞」諷「無貶基」 網民盼「救價」

2016-11-18

雖然官方多次強調人民幣沒有貶值基礎,但人民幣仍跌跌不休,昨日更史無前例地迎來「中間價十連跌」,令市場看淡人民幣的情緒進一步高漲。目睹手持的資產日日縮水,內地民眾焦慮之餘,惟有苦中作樂,戲稱按照官方的邏輯,目前人民幣不是貶值,而是「逆升值」。不少分析指出,中間價具有指標意義,「十連跌」相當於向市場釋放了監管層「不想干預」的信號,這一現象若果長期持續,將令更多金融大鱷蠢蠢欲動,為內地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穩定帶來「無窮後患」。

從6年新低到7年新低,再到8年新低,人民幣跌勢停不了。中銀香港昨日公佈的人民幣牌價,每100港元兌換人民幣的在岸和離岸價均已達到89,距離「破9」近在眼前。對於熱衷北上消費的港人或許是利好消息,但對內地民眾而言,無論如何不是好消息。由於每人每年僅有5萬美元的換匯限額,不少內地中產階層早已用盡了今年的限額,如何保住人民幣資產不進一步縮水,已經成為網民最熱衷討論的話題之一。

人行力撐人幣 遭調侃「逆升值」

或許是注意到民眾的焦慮情緒,官方媒體近期頻頻表態力撐人民幣。人民銀行主管的《金融時報》昨發表文章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出現持續緩慢貶值,但不具備長期貶值的基礎,當前中國外儲規模足以應對短期匯率下跌和資本流出的風險。文章又強調,「雖然最近人民幣兌美元走低,但在這段時間裡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匯率實際上是上漲的」。

可惜的是,內地網民對此並不賣賬,對這些言論不以為然。不少網民昨日將頭像換成大公雞的公仔圖,戲稱這是最新培育的品種,名叫「吳扁雞」,即是「無貶基」的普通話諧音。還有人調侃,按照官方的邏輯,人民幣其實一直在升值,「既然經濟倒退時一般都不用『倒退』,用的是『負增長』,那人民幣現在也不是貶值,應該叫『逆升值』。」

這些調侃雖有偏頗之處,但內地網民的情緒是可以理解的。去年「811 」新匯改後的幾個交易日,人民幣應聲大跌,當時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曾表示,「所謂『官方要求貶值10%以促進出口』是完全沒有根據的」。然而,無情的事實卻令人難堪,翻查記錄,在「811 」之前,在岸CNY約為6.20水平,而昨日卻跌到了6.87水平,貶值幅度正好超過10%。

冀出招遏大鱷 免衝擊內地經濟

不少分析指出,雖然人民幣即期匯率已日漸市場化,但中間價在很大程度上仍由監管層掌控。如果監管層確實有決心穩住人民幣匯價,減緩其貶值的趨勢,完全可以做到「有升有跌」。然而,目前的態勢卻是中間價持續下調,這等同於向市場釋放監管層「不想干預」的信號。長此下去,將進一步動搖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令更多金融大鱷加入做空人民幣的大軍。但願監管層能早日引起警惕,盡快採取應對措施,避免內地的經濟和金融體系遭受更大衝擊。 ■記者 涂若奔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