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兩地融通 > 正文

道家鄉舊事 增港青興趣

2016-11-23
■天津市委領導會見香港京津冀社團青年參訪團。 受訪者供圖■天津市委領導會見香港京津冀社團青年參訪團。 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趙大明 天津報道)香港與天津的交流近年日漸頻繁,香港天津青年會的成立更為港津交流增色。作為香港天津青年會會長,劉洋介紹,能夠組團帶隊訪問家鄉,開拓兩岸四地青年人協同發展的前景,既是他樂此不疲的動力,又是非常難得的鍛煉機會。

追溯兩地淵源

在每次參訪活動中,劉洋總會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與團友們分享他在港生活六年之後所感受到的香港與內地在文化、歷史淵源方面的共通之處,而年輕的團友們也對此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在天津著名景區「五大道」,面對百年前租界地遺留的成片「小洋樓」,劉洋向香港青年友人們講述了馬場道因賽馬場而得名的歷史。大家都不曾想到,津港兩地一北一南,卻擁有如此相近的歷史文化淵源。賽馬這項起源於12世紀英國皇室的「國王的運動」,在天津只停留在文字和影像裡,而在香港卻依然盛行,成為了市民生活的一部分。由此,香港青年朋友們進一步理解了香港在「一國兩制」基本國策的框架下,「馬照跑,舞照跳」的生活現狀來之不易。

據劉洋介紹,從其天津居所的窗外望去,就能看到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天津大學,其前身是創建於甲午戰爭之後的北洋大學堂,首期30名學生主要來自上海、天津和香港。僅香港一地就「應考者千餘人」,考場設在香港上環普仁街的東華醫院。經過「百裡挑一」的考試篩選,最終在港錄取10人。巧合的是,從劉洋的香港居所望出窗外,就能看到當年的考場--東華醫院。每當想起120年前,那1,000多名香港考生爭相角逐遠在2,000多公里之外的北洋大學堂的錄取名額,劉洋心中總會泛起陣陣漣漪。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