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文山字水樂春風】仗義每多屠狗輩

2016-12-09
■九龍城砦長期處於三不管狀態,直至1993年被拆除,舊址現時為九龍寨城公園。圖為九龍城砦清拆時的照片。 資料圖片■九龍城砦長期處於三不管狀態,直至1993年被拆除,舊址現時為九龍寨城公園。圖為九龍城砦清拆時的照片。 資料圖片

我在香港出生,祖籍九龍城砦,兩三歲已搬了出來,做不成城寨英雄了。

「九龍城砦」是較古舊的寫法,「砦」是「寨」的異體字,意思一樣,不過已沒有人說城砦了,一般都叫城寨。先父自小在城砦長大,在城砦裡有名的龍津義學唸書,後來日軍侵港,實施糧食配給及殘暴的管治,正所謂三年零八個月的歲月啊!街上隨時都會見到有餓死或被日軍殺害的人,真的是慘不忍睹。先父那時年僅十六歲,帶着一弟一妹,隨着被指令疏散離港的人潮,北上「返回」內地「鄉下」。

寫信換糧食 保命回香港

回鄉?去哪兒?我家祖籍九龍城砦,還有何「鄉下」可返?一個年方十六的少年,還要照顧兩個不足十歲的弟妹,不餓死已算奇蹟了。這全靠先父寫得一手好字,在流落東莞、惠州一帶時,幫鄉村的人寫寫信,不要奢求「家書抵萬金」了,抵幾個番薯已可充三兩天的糧食。後來,先父萬幸能在一些私塾任教,才賺得幾斤米,捱到抗戰勝利,和平了,有命回港了。所以,我聽到有人竟以「日本皇軍」之身份發言,用「支那」之稱來呼叫同胞的,是加倍的憤慨。

眾所皆知,城砦因歷史遺留的問題,形成「三不管」,裡面「黃賭毒」泛濫,各路惡勢力劃分地盤,毆鬥時有發生,因此而令先父決定一家搬離,申請上「廉租屋」(即「公屋」)。

城砦三不管 民風卻淳樸

不過,若我說城砦內「民風淳樸」、居民「守望相助」,有人會同意嗎?聽先父母說過,我家擁有一口水井,附近居民都會來「打水」。居民打起一桶水,就會自動放下「斗零」(五仙),兩桶就一毫,不會有人忘記或混騙。那時是我伯父掌理家務,他每天上班前就在井口放下一個「牛奶嘜」(煉奶的空罐),讓人打水後放錢,或自動找贖,等他下午六點回家時,就從罐裡取錢。罐裡的錢從不遺失,亦不會被人偷去,你說城砦內的民風是否淳樸?是否比今天還要健康?

我那時不足一歲,家中兄姊又多,母親無暇照顧,我是隔鄰一個嬸嬸帶大的。她完全是義務的,沒工資、沒酬勞,每天一清早就過來抱了我去,又餵「糊仔」又餵粥。她家境也不是很好,有時午餐只是一個麵包,也分了一小半給我。我媽又不怕人家將我拐賣。你說城砦內的人情如何?

「仗義每多屠狗輩」,「屠狗」雖不對,但泛指的市井、低下階層,則是正確的;而「負恩盡是」那些數典忘宗、毫無血性、有辱家國的「讀書人」!■雨亭

剛退休中學中文科老師,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

隔星期五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