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集請來香港中文大學前教務長何文匯,與大家分享《論語》中「仁」的一些說法。
問:何教授,《論語》是一本怎樣的書?是由什麼人編撰?它的重點又是什麼呢?
何:《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是哪些人編撰呢?似乎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例如曾子的門人。如果用修辭手法來形容,《論語》是孔子學說的寶庫,是修身齊家治國的寶鑑。簡要地說,《論語》是一本論「仁」的書,能體「仁」、行「仁」的人,就是仁者。
不過,「仁」必須用「知」(智)來調節,才是真正的仁。否則一位好仁者,因為充滿愛心,便容易受騙,反而害事。《論語》記載了孔子的學生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所以不知人而愛人,就是不智了。
孔子也說:「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大抵就是這個意思,但是「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放蕩不羈,所以說到底也是要學。學則能生知(智),有知(智)才能成為真正的仁者。而「仁」則最能表現在忠恕之中,所以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論語 . 顏淵》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
《論語. 陽貨》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論語 . 里仁》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復興新生系列.世說論語」專欄節錄自同名電視特輯,特輯由超藝理想文化學會製作、中外友協和平發展基金會創會會長陳復生監製及主持。本欄旨在通過學者、名人的訪談,暢說《論語》對他們為人處世的啟發。讀者可在其facebook專頁瀏覽短片。
逢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