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論壇 > 正文

河套區為本港經濟帶來新動力

2017-01-06

陳東岳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常務副主席及註冊專業測量師(產業測量)

特區政府就落馬洲河套區與深圳達成共同發展協議,將河套區發展成創新科技產業的共同開發區,業權歸香港擁有。對於缺乏可供發展土地的香港而言,這是難得的好消息。深圳多年來致力科技發展,成績一日千里,在深港邊境設河套創科園,可讓剛起步的香港創科產業借鑑深圳河彼岸的先行經驗,創造數以萬計就業崗位,亦為香港未來經濟發展帶來一股新動力。

料可創造四萬職位

河套區的形成,原是治理深圳河將河道拉直,河道改變後所形成的新土地,但土地誰屬,一直拖延未決,直至日前兩地政府突然宣佈好消息,雙方達成協議將河套區發展成一個面積87公頃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業權歸香港擁有,基本交由香港負責營運,兩地人員有特定出入境便利。創新科技署署長蔡淑嫻表示,新科技園料可創造四萬個職位,河套區的政府開支、時間表、土地平整及除污等費用均由港府負責,但港深兩地共同參與發展及推廣。

深圳近年科技發展迅速,多家為人所熟識的國際級企業如騰訊、華為、大疆皆在深圳孕育以至壯大,茁壯成長中的企業亦為數眾多,在多方位的科技成就均走在香港前面。筆者參與一個討論,有熟悉兩地狀況的專家指出一些例子,有港公司還在為工人上下班應該怎樣準確計時,並為超時補水額外計薪而頭痛;深圳有些有數以萬計工人的工廠,早已用寬頻技術解決同一問題,工人上下班持手機通過掃描器,系統直接連繫人事部檔案,電腦自動記錄時間、計算工資、超時補水及其他勞工福利甚至月底轉賬發工資等快捷妥當。其他例子包括利用手指模甚至臉容辨別科技去記錄員工出入公司時間等。有另一位專家也提及,香港正發展聰明城市,但進度緩慢,有一個例子,駕車人士到某區找泊車位,但未知區內哪個停車場尚未泊滿,於是只能於區內開車逐個車場試,直至找到為止;或會於某停車場外等候形成車龍,造成區內交通擠塞。不過內地城市早有網址,提示小區內哪個停車場還未泊滿及行車路線,甚至連結某些餐廳食肆,可預早訂座及點菜,方便顧客。

加快深港兩地合作

深圳市市民應用科技到日常生活意識很普遍,常見市民在便利店及超市用手提電話付款。反觀香港,仍停留在使用八達通卡階段。今次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意義重大,加快深港兩地合作,香港近年開始重視科技產業,可借鑑深圳已臻成熟的科技發展,香港亦可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引進創科投資基金,甚至促成中外合作,引進外國知名品牌企業甚至高等學府的科研隊伍,在河套區成立新聯營機構,創造多贏的突破局面。

香港土地供應短缺,現時多了河套一幅大面積白地,由於毋須經過收地清拆等程序,在規劃和基礎配套設施上,可更自由發揮及準確掌握發展時間表。筆者期待見到一個中低密度新型智慧城市的規劃,在創科產業發展之大前提下,含有各項聰明城市的設施配套,還應該有配合年輕初創人士的適切住房,藉以培育新一代創科人士在此成長茁壯,另外,河套區亦應該有扶植新企業的措施,港府相關部門亦應調整河套鄰近地區的土地規劃及跨境交通運輸安排。■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