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收藏 > 正文

2016年瓷器雜項在平台期轉彎

2017-01-12
■「青花海水雙龍紋內暗花龍紋高足碗」以6,886萬港元成交■「青花海水雙龍紋內暗花龍紋高足碗」以6,886萬港元成交

回顧2016年秋拍市場,瓷器雜項溫度驟降,整季秋拍中,除紐約佳士得臨宇山人珍藏專場中一件「建窯油滴天目盞」以7,807萬元創建盞拍賣世界紀錄,其餘場次可謂鮮見有重器。對於瓷器市場而言,名家名藏永遠是產生價格的首要因素,在高古之器難以徵集的市場條件下,如何挖掘板塊經營拍場,是2016秋拍所有拍賣行需要集體解答的命題。■文:張夢薇 圖:資料圖片

缺少高價的明星拍品,圈中人士普遍用「平淡」二字形容舊年年尾的瓷器市場。2016年9月秋拍,一件臨宇山人珍藏的建窯油滴天目盞在紐約佳士得拍賣中以7,800萬港幣創建拍賣世界紀錄,而後的中國拍賣場上,瓷器再無高價紀錄產生。

高端瓷器拍品缺位

以6,886萬港元成交的「青花海水雙龍紋內暗花龍紋高足碗」於去年11月30日在香港佳士得「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專場中產生,眾所周知的是,明代宣德時期青花龍紋高足碗一直是市場上的稀缺品,上半年春拍時,英國斯塔福德郡大學收藏的大明宣德年製青花海水雲龍紋高足杯拍出4,156萬港元,而這件拍品曾於1992年4月28日在香港蘇富比作為封面拍品上拍,後又於2007年10月9日再次以封面拍品上拍香港蘇富比,最終以3,504.75萬港元高價成交,同場的「清雍正 青花喜上眉梢抱月瓶」以4,590萬港元成交。拍賣行專家指,去年兩季拍賣瓷器在高端拍品中的佔比相對較低,原因是高端拍品的徵集難度加大,在以往的每一季拍賣中,一般會有1至2場來自全球的名家名藏,去年名家珍藏的徵集進入瓶頸期,高端瓷器出現缺位的局面。

回望去年秋拍單品拍賣部分,香港蘇富比「中國藝術珍品」專場中的一床清乾隆御製「湘江秋碧」琴以5,564萬港元成交,這件作品拍前被拍賣公司着重推薦,並用20多頁的圖錄重點描述。拍後專家介紹說,古琴方面,市場藏家一直追捧的都是宋琴,這件藏品之所以能以如此高價格成交,主要因為是青龍御製。這件梧桐漆木琴實為一組四張乾隆十一年完成的御製古琴之一,清宮檔案詳細記載其選材、選匠、樣式與製作工序。二十世紀日本古董巨商山中定次郎,曾從滿清親王貴族手上購得海量重器珍品,本琴為其中之一,詳細的記載與傳承,使得這把琴刷新了中國清代樂器拍賣紀錄。

高古瓷器小高峰

內地去年秋天的市場上,北京保利秋拍推出的「三疊·五缾-東瀛清賞宋元明清花器」專場中5件來自日本的宋元明清花器均是首次面世。疊,是一種藝術的空間,為日本一張榻榻米的大小,約180cm×90cm,可睡一個中等身量的人。「四疊半」為一個標準和式茶室的面積。可再縮至「三疊」,則謝客獨酌,一茶爐,一茶碗,壁龕內牆懸一畫,榻置一瓶,瓶入一花,足矣。為了更好地體現出這「三疊」,保利更是花費精力和財力,在預展現場搭建了一間充滿禪意的茶室,引來大量藏者觀覽。其中發佈出來「龍泉梅子青摩羯耳盤口瓶」的資料記載此物為日本關西重要茶道家族收藏,最終以1,265萬元的高價易手。據藏家透露,除了色澤如玉的龍泉青瓷,磁州窯的白地黑花也深受日本藏家喜愛。

藏家馮瑋瑜分析說,高古瓷器可看作是近幾年的一個小熱潮,時有名家舊藏創造出高價,秋拍時紐約拍場那件宋代建盞近8000萬元成交帶來的市場震動,並引發宋代建盞的收藏熱潮。香港佳士得秋拍策劃的「養得藏珍藏」專場,全場65件拍品總成交3,695.250萬港元,成交率高達75.38%,「從明清官窯到宋瓷的板塊輪動,背後很大的動力是來自於藏家審美能力的整體提高,明清官窯距離我們的年代更近,所以藏家在審美上接受更容易。但隨着藏家的不斷成長,宋瓷那種陽春白雪的簡約之美會凸顯吸引力。」

只能偶遇的高古器

專家指出匡時在十周年推出「百雅之首--重要古琴夜場」也極具古代文人情懷,全場6件拍品,總成交3,177.45萬元,其中,「宋趙孟頫製仲尼式古琴『鈞天雅奏』趙鴻雪舊藏」以1,564萬元成交。「鈞天雅奏」與2004年榮寶齋拍賣的「龍吟虎嘯」均為同一藏家,「龍吟虎嘯」被王世襄、鄭岷中諸先生高度評價為最完整的宋琴,亦是迄今為止內地發現的趙孟頫製作的古琴,「鈞天雅奏」近八百年密藏,雖從未被琴譜著錄,古琴界人士皆知是趙孟頫「文武雙琴」之一,「這床琴一直被趙家珍藏,至民國時期流傳至趙孟頫的後人、天韻社古琴家趙鴻雪。不過高古瓷在內地市場受政策限制,類似的專場是可遇而不可求。」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