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A:香港老年撫養比率變化(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見資料A圖)
*老年撫養比率:65歲以上人口數目相對每千名15歲至64歲人口的比率。
資料B:本港長者安老意向
學者的研究報告指出,在香港,大多數長者都希望能在一個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安享晚年,繼續得到家人、朋友和鄰居的支援。
數據顯示,住院長者比住社區長者有較高程度的心理抑鬱情況。在剛開始使用長期護理服務的長者中,73.5%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在家接受家居照顧服務比住宿照顧服務為佳」的說法。
不過,家人在家照顧體弱長者的能力每況愈下,加上社區支援服務不足,本來可以居家安老的,也可能會被迫選擇入住安老院舍,依靠院舍照顧。
隨着強積金的實施和社會經濟環境的轉變,我們預期未來新一代的長者將有較好的財政狀況去安排一個長遠的退休計劃,包括照顧有關醫療和長期護理服務的需要。
資料C:虐待長者個案統計資料(見資料C圖)
【概念鏈接】居家安老
居家安老是一個關於老人與家的概念,旨在支援長者,輔助他們按個人意願選擇他們的生活,他們可以選擇居於家中,又或者搬往院舍居住,而不是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被迫遷居。居家安老對環境設置有一定要求,必須具備安全及預防跌倒的設備、有合適及充足光線、提供求助及溝通途徑等。
想一想
1. 描述資料A顯示的香港養老負擔的轉變,並提出這轉變會為本港公共衛生帶來的一個潛在挑戰。解釋你的答案。
(4 分)
2. 資料B及C反映長者的安老意願可能會出現什麼矛盾?這意願的矛盾會否日趨嚴重?參考資料,解釋你的答案。 (6 分)
3. 「居家安老比院舍照顧更值得香港政府投放資源發展。」論證你的看法。(8分)
參考答案
1. 轉變
香港養老負擔越來越嚴重。資料A顯示,香港的老年撫養比率由1994年的139持續上升至2014年的211,上升了大約51%。推算在2014之後,比率會進一步上升,14年至24年上升約67%,後升幅稍稍放緩,到了2064年,比2014年總共上升了約2.1倍。可見養老負擔不斷加重。
潛在挑戰
養老負擔加重,將令本港的公共醫療開支進一步加重。要社會供養的老年人比率持續增加,但是不少年長的港人自己沒有足夠的退休安排,退休經濟能力急降,唯有倚賴政府提供的公共醫療服務,因而對公共醫療財政造成壓力。而且,老年人患病的頻率及嚴重性都較其他年齡組別的人口高,耗用更多政府的醫療資源。
2. 「居家安老」 VS 「院舍照顧」
意願:長者期望居家安老。資料B顯示,家庭裡的人、居住環境是長者熟悉的,方便閒暇時與街坊聊天或於社區休息。資料B也顯示,在家安老的長者精神健康較佳,抑鬱的比率也較小。
意願落實的矛盾:長者的健康日漸退化和衰退,家人未必有足夠能力照顧,居家安老可能會令長者面對更大的健康風險,健康可能更快惡化。按資料C推測,家人有可能向長者施暴,危害長者的人身安全、損害尊嚴。
會日趨嚴重
正如資料A反映,需要家庭供養的長者人數日多,未來10年將上升67%。每個家庭需要供養的長者數目也會增加,家人承受的照顧壓力也會增加。
不會日趨嚴重
資料B顯示,未來新一代的長者有更好的退休安排,例如可領取強積金;更多長者有退休及投資計劃,能負擔居家安老的開支,實踐居家安老。
3. (同意)
居家安老認受性更高:資料B指,居家安老更符合長者的期望,院舍護老只是巿民迫不得已的選擇。況且,資料B指長者有更好的財政安排,相信屆時他們居家安老的期望會更強烈。所以,政府應參考民意投放資源。
較少副作用:根據資料B,研究指居家安老的長者較少抑鬱,長者沒有被遺棄的感覺,精神健康較佳。政府投放資源到院舍護老,變相鼓勵長者入住院舍,間接損害長者健康的項目。。
可持續發展:居家安老指長者在家中安老,政府把新撥的資源投放在增加社區支援,例如提供上門護老服務,不用覓地建設院舍。
資料A顯示長者人口持續增加,護老院舍的需求會進一步增加,不過本港土地供應短缺,租金昂貴,院舍建設的社會成本越來越高,院舍護老難以長遠維持。居家安老能長遠發展,更值得政府投放資源。
更具社會效益:政府投放資源發展居家安老,如資源投入至一些支援長者生活的社福機構,提供上門送餐及護理服務等物質層面生活支援,子女依然要肩負一定程度的照顧責任,對比院舍照顧,長者全時間生活在院舍及其所安排的日程下,而推動居家安老令子女將養老的責任轉移程度較低,較能倡導孝的社會功能。
3.(不同意)
院舍照顧迎合社會長遠發展:隨着供養比率持續上升,每個家庭平均供養的長者數目也會上升,而港人工時越見加長,家人即使有政府提供的額外資源,每個家庭未必有能力照顧多一個至兩個長者。預計將會有更多家庭將長者送到院舍安老。
減輕醫院負擔 :院舍有政府的發牌制度監管,由合資格人士營運,聘請具備專業知識的看護,有助長者預防疾病、依時服藥,減輕政府的醫療負擔。相反,家人未必有護理知識妥善照顧長者。
具社會效益:超過一半的虐老個案由配偶造成,長者的配偶負擔大部分的照顧工作,長期照顧長者導致壓力大,或會將壓力發泄在被照顧者身上。
居家安老或會令虐老情況惡化。院舍護老能減少虐老情況出現,一筆款項能達到兩個效用,更值得政府投放資源。
更符合成本效益:院舍照顧將有需要的長者集中在院舍,居家安老則令長者分散在各區,前者減省患病長者或醫護人員的交通時間,能提升醫護工作的效率,政府付出的資源較具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