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上周公佈2016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和投資規模等數據,其中GDP增速為6.7%,創下26年來新低,也略低於2015年的6.9%,但完全落在政府設定的6.5%至7%的目標區間。可是外間對中國經濟數據真實性的質疑在外國投資者心目中根深蒂固。遼寧省長陳求發近日承認,該省有官員誇大了2011年至2014年期間的財政收入數據。
大宗商品上升拉高GDP
英國《金融時報》在數據出爐前發表文章指出,生產者價格在經歷了連續4年多的通縮後,最近幾個月開始大幅回升,這得益於煤炭、鐵礦石和鋼鐵等大宗商品價格的上升,價格上升速度加快應會提高GDP。統計局利用GDP對名義增長率進行通脹調整,但如果第四季遠遠低於生產者和消費者價格指數,那麼這個數據被用來調整實際整體增長數據,低估通脹能夠讓當局公佈更高的實際增速。
儘管房地產業和製造業出現了一輪復甦,但一個普遍共識是中國必須更多地由消費和服務業推動增長,以保持中期的強勁增長,2016年頭三季消費佔整體GDP增長的71%,而在2015年貢獻率為60%。雖然經濟轉型的速度遠遠低於很多經濟學家所認為的理想水平,但如果第四季的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達到類似或更高水平,這樣至少表明經濟轉型在繼續沿着正確的方向前進。
統計局強調全國數據真實
國家統計局局長兼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上周五在記者會上指,全國的統計數據是真實可靠的。國家對遼寧省數據造假很重視,採取一系列措施保證數據真實,將會處罰對數據造假的地方官員。當局能夠在新聞發佈會上承認這些問題,這是朝着挽回公眾信任的方向邁出的正確一步。■美聯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陳偉明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