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清華說,「挑着擔子走路,比別人走得快,因為是壓力在起作用。大家在絕望之中找到我,當作希望,那麼我就不能給大家失望。」
耕地不足,一處佔地44畝,有着70餘年歷史的墳地進入了嚴清華的視野,這塊墳地密密麻麻葬有467座墳。
第六村民小組組長朱章明回憶道,當時,嚴清華帶頭遷移了曾祖父母、祖父母、母親等家族中10餘位親人的墳墓,村民們紛紛遷墳騰地,最後還有20多座墳。
賺第一桶金還債
乘這些未遷墳的村民在冬至、清明時分舉家祭祖之際,嚴清華買來酒菜,進門邊磕頭邊說,「老祖宗的墳要遷,這個責任是我的,您不要怪罪下一代。我們遷墳是為了黃金村的發展。」
4個多月後,墳地完成遷移,被挖成魚塘,當年投放魚苗,當年就收益23,000元,為黃金村的集體經濟獲得了第一桶金。
此後,嚴清華領着村民種蘑菇、養肉兔、栽桑養蠶,2004年還清了村集體欠下的全部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