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跟人之間相比,差就差在學習上」,「一個地區的發展不在於錢,關鍵是在於思想」。今年63歲的嚴清華認為,自己從不斷學習中獲得的知識與思想是真正改變黃金村命運的重要原因。在黃金村工作的18年間,小學畢業的嚴清華憑着自學,拿到了高級農藝師證書、合作社高級管理人證書、高級農民經紀人證書,被村民稱為「三高書記」。
「文革」輟學始自學
2013年,年滿60歲的嚴清華不再擔任村支書,而擔任責任最重的村合作社理事長。
嚴清華說,「我沒什麼文化,小學畢業後考上初中,就遇到『文革』,學校停課,不上學了,在家裡勞動。」
嚴清華給自己訂了計劃,每天再忙,學習不能少於兩個小時。
《領導科學》是嚴清華偏愛的一本雜誌,自費訂閱了18年,「我從這裡面學了好多東西」,包括豐富信息、工作方法。
雅俗並蓄成「雜家」
嚴清華認為,「一個愛學習的人,品德不會差到哪裡去;一個愛學習的人,不會落後於時代的步伐」。他說,「做村書記要相當於一個律師,土地承包法、物權法、婚姻家庭法、老年人保障權益、婦女兒童保障權益,加上會計法、基層管理規定,這些都得爛熟於心,其實就是一個雜家。」
嚴清華將學習分為「正規的」和「不正規的」。
「讀正規的書,如馬列主義讀原著,中國近代史、歷史、科技要精讀。此外,信息就是資源,對政策要研究。」嚴清華說,「還有不正規的,天文、歷史、地理、典故,都要懂。」「沒有正規的,你跟領導談不下去,沒有不正規的,你跟村民融不進去。」
18年來,嚴清華的學習筆記就記了厚厚的30多本,寫過的報告、總結與學習體會計300餘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