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理大證「領袖課程」助學生升呢

2017-02-13
■石丹理認為,新制學生大部分指標好於舊制學生,與舊制沒有領袖和服務學習課程有關。 柴婧 攝■石丹理認為,新制學生大部分指標好於舊制學生,與舊制沒有領袖和服務學習課程有關。 柴婧 攝

5年追蹤研究發現修讀後思辨醒解難精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柴婧) 隨着2012年本港實施新高中學制,理工大學亦趁此機會改革本科課程,當年首度將領袖發展及服務學習列為必修科,並以5年時間就大學核心課程對學生素質影響進行追蹤研究。結果顯示在30項指標中,四年新制學生有29項較舊制學生優秀,包括情緒能力、學習策略、抗逆能力等。理大協理副校長(本科生課程)石丹理相信這與舊制未有領袖和服務學習課程有關,而新制學生在4年內修讀課程後,思辨、解難及溝通等能力均有所進步。

理大「服務領袖培育」課程早前在「全球教學創新大獎2016」中分別獲得「領導道德組別」銅獎及「社會企業組別」銅獎。

探討新舊制修讀前後表現

石丹理認為,領袖不一定要是精英中的精英,每個大學生都可以成為領袖,而領導他人之前先要領導好自己,並認為「me generation」(唯我的一代)需要學懂同理心,故校方把領袖及個人發展課程及服務學習等元素加入課程,並通過講學、體驗式學習、小組專題研習等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相關能力。

為探討4年新制學生在修讀前後的表現,理大通過網上問卷追蹤研究、新版大學學習評量,學生和教師焦點小組、學生意見問卷及個人構念測試等進行研究。

結果顯示,學生的思辨、解難、溝通、立於仁德的領導力、終身學習能力在第三和第四學年的表現整體優於前兩年。

其中,評估學生領導力的相關同理心指標,由大一的2.29分升至大四的2.46分;衡量解難能力由大一的2.06分攀升至大四的2.48分;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在4年間由2.31分增至2.55分。不過,評估學生思辨能力的「批判性思考」 在第一學年4.64分下降至第二學年的4.58分,石丹理解釋是因「學生中學成績突出,入大學後發現成績不比從前,一時無法適應」。

此外,理大的研究對比了該校修讀領袖及個人發展課程、服務學習課程的新制三年班及未有修讀相關課程的舊制三年級學生。

30項指標顯示,新制學生所得評分有29項高於舊制學生,舉例指新制學生的情緒能力有4.34分,舊制學生為4.11分,相差0.23分;新制學生在學習策略的評分有2.59分,較舊制學生的2.38分高出0.21分。

新制學生在想像力、抗逆能力、行動力、生活滿意度等指標亦較舊制學生高0.13分至0.16分不等。

而新制學生有28項指標的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小於舊制學生,反映新制下學生之間的表現差距較小。

最後,理大將該校新制大三學生跟沒有修讀相關課程的其他院校大三生比較,結果發現理大生表現較優勝。

石丹理指,該校的新制學生表現較好也是受惠於該校有領袖和服務學習的相關課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