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兩地產經 > 正文

自問情商高 做事專注最重要

2017-02-17

王楊人生的轉變,始於兩年前遇到認識了ECrent。於加入公司前,他本身是在山東一家科技類的紙媒任職編輯,一直有注意到共享經濟的發展,後來於殘疾人士團體做義工而認識了ECrent,從此就一頭栽進這個領域裡。

做人要有「工匠精神」

他感激當初遇到伯樂:「像我這樣的身體,無論到哪裡都可能遇到歧視,這個是很真實的,無論香港、無論大陸、無論世界。但當時(2年前)老闆認為你可以做,就給你機會去做,如果你做得夠好,那我給予你的回報也足夠豐富。」他說的回報,是指如果他兩年內能賺到1億元收入,公司將會給他分紅2,000萬元人民幣或等值回報,以及一艘遊艇,也的確夠豐富。

訪問期間,王楊分享他「工匠精神」的生活理念:「像德國和日本人經常說『這件事我才做了20幾年』。」他笑說:「我感覺一個人一生,機會不會太多,抓住做一兩件事做到極致就好,太旁多雜枝,晚上會睡不好覺的。」他說:「現在很多人會說這個工作我幹得很不爽,薪水很少就跳槽,我不會去考慮這個事情,只要我覺得那東西前景好,就應該緊緊抓住做這件事,抓住一個機會,好好專注去做。」

王楊身高僅1.4米,在內地可算是「二等殘廢」,可他沒有因為身體有缺陷而抱怨,反而希望透過共享經濟幫助更多的同行者,比如分享訂造衣服、特製傢具、汽車等。在他來說,他是在改變世界,「共享經濟就是人與物,人與人的連接,還是綠色經濟,可以減少碳排放。」他笑說:「假如香港共享經濟發達一點,我便可以不用帶這麼多行李,要西裝就在香港租一套也可以。」

兵不在多 關鍵要精

他的管理方式也有一套,自言情商甚高的他,訪問期間落落大方,絲毫沒有因殘疾而來的扭捏感,現在內地管理一個約50人團隊:「兵不在多,一個勝百個,關鍵要精。我每天交代工作,不到3分鐘同事就回覆收到,效率很高,這個團隊是很有勁的。」

回說共享經濟集團,是香港首隻共用經濟概念股,繼1月初於全香港7-11便利店推出手機電池租用服務後,最近又與「339到家」公司合作,推出屋苑共用平台,除了住戶可上載物品出租及分享屋苑資訊外,共享經濟集團亦會提供租賃物資,如電鑽、手推車、五金工具及火鍋電磁爐等「應急性物品」,目前已與四、五個屋苑合作。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