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虎城指中國失去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國地位,是因為匯率波動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低迷所致。圖為青島港一貨輪正在卸貨。 資料圖片貨貿「第一大國」地位被美反超 匯率波動導致差額屬正常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琳 北京報道)去年中國進出口貿易額較美國少了204億美元,中國將失去連續三年的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寶座?對此,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昨日在京指出,匯率波動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低迷所致,中國是一個貿易大國,因為短期市場因素出現幾百億美元的波動實屬正常,預計去年中國進出口額佔世界貿易總額的份額有望進一步上升。業內專家則指出,目前只是初步數據比較的結果,中美兩國的進出口總量仍在伯仲之間。對於2017年中國外貿的形勢,高虎城強調,中國更關注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高虎城在兩會前夕出席了國新辦記者會,回應了外界有關中國外貿的種種憂慮。他表示,去年中國外貿逐季回暖由降轉升,全年進出口額約3.7萬億美元,下降0.9%,降幅比2015年收窄了6.1個百分點。實際上,去年中國的出口、進口數量全部實現正增長,全年出口數量增長0.1%,進口數量增長3.1%。
兩國進出口量不相伯仲
不過,不少分析指出,3.7萬億美元的全年進出口額,對比美國進出口數據,仍少了204億美元。這是否意味着,中國連續坐了三年的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的寶座將易主?對此,高虎城指出,這主要是由匯率波動和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低迷造成的。中國作為一個貿易大國和出口大國,一年的貿易額接近4萬億美元,因為短期市場因素出現幾百億美元的波動是比較正常的。2016年中國的出口仍然佔據全球第一位的地位,預計中國進出口額佔世界貿易總額的份額有望進一步上升。
聯合國貿發會議經濟事務官員梁國勇表示,200多億美元的差距相對總量來看很小,且這是初步數據比較的結果,因此可以說中美兩國進出口總量在伯仲之間。另外,匯率變動、美元升值帶來的計價效應是一個重要原因。
高虎城:保持信心推改革
實際上,中國已經擺脫了簡單追求外貿增速的發展階段。「與規模和速度相比,我們更關注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高虎城說,發展進出口貿易根本目標是發展國民經濟,改善人民生活。中國不會再以國內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盲目地擴大出口。至於2017年中國外貿形勢會否遭遇不測風雲,高虎城的回答是「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不管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中國始終要保持應有的定力、信心和勇氣,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和增長新動能。
此外,高虎城還指出,中美貿易戰不該成為選項。中國的貿易投資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僅從貨物貿易看,中國是美國除北美地區外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而對於美國醞釀出台的邊境調節稅,中國一貫主張各國在制定貿易政策時,應當遵守國際貿易規則。如果美國出台具體方案,中國將認真加以評估,並且根據評估的結果作出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