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團新聞 > 正文

港辦佛教三大語系交流論壇

2017-02-27
■楊健、寬運法師等主持剪綵儀式。 劉國權  攝■楊健、寬運法師等主持剪綵儀式。 劉國權 攝

楊健等主禮 廣邀兩岸三地高僧專家談慈悲智慧現代觀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鄧學修)由香港中華佛教文化院、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會、雲南旅港同鄉會聯合主辦,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香港鏡報、中緬文化交流基金會協辦的「佛教漢傳、南傳、藏傳三大語系交流論壇」,昨日假葵涌觀音講堂舉行,中聯辦副主任楊健等主禮。論壇以「慈悲與智慧的現代觀」為主題,廣邀兩岸三地高僧以及20多名專家學者、佛教愛好者,從學術角度、佛教三大語系角度,深入淺出剖析現代社會中的慈悲與智慧,以及探討三語系佛教之間的交流對佛教文化發展的重要性。

覺醒淨耀慧開阿旺嘉措等發言

論壇共開展5場專題研討會,發言代表包括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會執行主席、中華佛教文化院執行院長寬運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覺醒大和尚,台北慈法禪寺方丈淨耀大和尚,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藏傳佛教代表阿旺嘉措金剛上師,南傳佛教代表達摩灑甘露尊者,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常務副院長會閑大和尚等。

寬運法師盼大眾把握慈悲智慧

寬運法師表示,今年適逢香港回歸20周年,特此舉辦論壇慶祝,有幸邀得各地高僧雲集香港,讓香港「現慈悲、現智慧」。他續說,世界上各領域事件均需要智慧,佛教奉行「悲智雙運」,論壇以慈悲和智慧為主題,希望透過各地高僧分享,讓普羅大眾把握慈悲和智慧,利益眾生。

吳克儉讚佛教校傳承中華文化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到場發言指,佛教慈悲觀念在現代社會中非常可貴,若社會對眾生缺乏慈悲,將對環保、平衡、和諧、共存等構成影響。

他又指,香港佛教學校傳承豐厚的中華文化,多年來一直致力教導學生慈悲、眾生平等、因果循環等觀念,這些觀念能補充西方價值觀,對學生個人成長及社會將來發展均非常重要。

論壇主禮嘉賓尚包括中聯辦新界工作部副部長張肖鷹、立法會議員陳恒鑌、雲南旅港同鄉會會長浦江、中緬交流基金會會長鄒紅龍、香港道教聯合會會長梁德華、香港理工大學前校長潘宗光、中銀國際控股集團副董事長林廣兆、毅剛集團主席王敏剛、香港鏡報執行社長徐新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李大宏等。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