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講好普通話 做好「超聯人」

2017-03-04

冼錦維 香港普通話研習社

特首候選人已陸續交代政綱,其中土地房屋、教育、經濟和政治方面的議題備受關注。惟如何理順中央和香港的關係,卻少有詳細討論。然而在「一國兩制」下,這應是特首的重點職責所在。

近年香港社會存在一股氛圍,認為內地與香港的利益是互相排斥的,抗拒「大陸化」等於「捍衛香港」。然而香港社會各界應要好好思考,到底香港與中央的關係,是否真的如此二元對立、非此即彼?要「理順香港與內地關係,發揮『一國兩制』優勢」(一位特首候選人的政綱),是否真的這樣困難? 筆者相信要促進「內地人」與香港人的相互了解,首先要有共同的語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應該從香港人說好普通話開始?(另一方面,國家機構的駐港代表都會學說粵語。)

高中新學制要加入普通話元素

在20多年前,香港即將回歸祖國的時候,社會上掀起了學習普通話的熱潮。學習普通話的市民中,有的是為了到內地經商或工作,有的是受僱於中資駐港機構,也有一些是出於民族的感情。 普通話科在1988年成為中學自由開設的科目後,到1999年已有94%的中學設有普通話科。根據政府統計處公佈的人口普查結果 ,香港人會說普通話的,從2001年的33.3% 大增至2011年的46.5%。還有,大家可能都不記得,1995年有過這樣經典的一幕:兩大被視為「對立」的教師團體(教協和教聯),破天荒聯手舉辦了一次「我愛香港普通話朗誦比賽」(合辦的還有教育學院畢業同學會和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由此可見,普通話可以是市民大憚漲@同語言。而這股學習普通話的熱潮,對港人融入國家,也起了促進的作用。在回歸初期,「一國兩制」的落實,得到香港社會和國際間普遍的肯定,也是不爭的事實。

可惜的是,香港人近年來對普通話的重視,出現了倒退的現象。筆者認為,教育當局的高中新學制實在是難辭其咎!新學制推行以後,2012年開始的中學文憑考試取消了普通話科,只餘下中文科的口語考試,可讓學生選擇用粵語或普通話應考。但因為絕大部分學生(98%)都選擇用粵語,他們都沒有必要再學好普通話,引致家長和學生們對普通話都不再重視。

要香港人說好普通話,首先必須扭轉他們不重視普通話的態度。對學生來說,一個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在中學文憑試中文科的口語考試部分,硬性包括普通話能力的考核,從而帶動中學生學習普通話的動機。當然,文憑試復設普通話科,或在中文科增加普通話單元,也是可以探討的。而推行普通話教中文,應該是長遠的方向。

公務員應要做好帶頭作用

要促進香港與內地融合,香港政府的公務員要做好帶頭作用,這點毋庸置疑。香港特區政府在回歸多年以來,都有舉辦「國情研習班」,讓公務員到內地上課,以了解國家歷史和最新的發展。可是,他們很多都因為普通話的聆聽能力不足,學習效果大打折扣。這情況也影響了特區政府部門與內地機構的溝通和交流。 要糾正這個情況,可從要求新聘的公務員說好普通話做起。因此,筆者建議政府首先可以在招聘公務員時,要求應聘者具有正規的(獲香港學術及職業評審局確認的)普通話證書資歷,或在綜合招聘考試中,加入嚴謹的普通話水平的考核。再進一步,為鼓勵現職公務員說好普通話,應考慮若他們考獲普通話證書,可得到一個增薪點;在晉升高級公務員時,也可以要求他們具有一定的普通話水平。

香港近年的經濟發展,受惠於國家的高速發展,這個情況在將來也會繼續。在2017年的施政報告中,特首梁振英再次L調「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為政府的經濟發展原則。要成為國家的「超級聯繫人」,香港人說好普通話是必須的。對香港的年輕人來說,若能參與國家未來的發展和「一帶一路」的建設,前景會是海闊天空,對中央政府的怨氣也必然會減少。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所以香港政府應推行適當政策,鼓勵年輕人學好普通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