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 蔡永雄
李克强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今年內地全年經濟發展預期目標和主要任務,其中,經濟增長與政策走向無疑是市場關注的熱點。預設經濟增長目標為6.5%左右有何深義?財政與貨幣政策如何配合?本文略作剖析。
可為改革與轉型預留空間
內地經濟自去年下半年築底回穩,去年四季度經濟增長更略為加速至6.8%,其中外貿、零售銷售、生產者物價等有所回穩,故達成全年6.5%左右的增長目標是可預期的。但全球經濟尚未突破低增長格局,美國加息、英國脫歐和特朗普上場等將帶來不確定性,加上內地經濟正處於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故有需要提早作好部署。在下調經濟增長目標的背景之下,內地將把更大精力放在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上,用在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推進經濟轉型升級上,從而為今後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近年內地經濟結構已加快調整: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發揮主要拉動作用,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上升到51.6%,高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較快增長。
其他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大致與去年一致,但城鎮新增就業則上調了100萬人至1,100萬以上。內地城鎮新增就業已連續4年超過1,300萬,表明即使經濟增速放緩,但經濟結構向服務業轉型,每一個百分點經濟增長能拉動的新增就業有所提升,且內地當局也繼續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有利於達成新增就業目標。
近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幅度加快,但生活資料漲幅有限,傳導需時,相信全年居民消費價格超出3%目標的概率不大;進出口則料在今年環球經濟略勝去年,大宗商品價格回升以及低基數效應下,將可回穩向好。
財政貨幣政策迴旋空間大
為配合經濟增長目標的達成,預期2017年內地當局的政策迴旋空間較大。財政政策將繼續保持積極取態,主要透過進一步落實並完善減稅降費政策及推廣PPP模式兩大方面來支持經濟,赤字率維持於3%的水平,並繼續發行地方政府置換債券。2016年內地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9,552億元(人民幣,下同),支出187,841億元,差額為28,289億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3.8%,較預算財政赤字目標21,800億元,增加6,489億元,惟須注意財政赤字不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相減得出的結果,還要考慮使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從政府性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資金、動用結轉結餘資金等因素。
貨幣政策持續保持穩健中性。貨幣供應量M2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長目標為12%,較去年的增長目標13%略為下調,但前者仍高於去年11.3%的增幅,而後者則低於去年12.8%增長,相信略為調低兩項增長目標更為配合現時內地經濟既要穩增長,也要防風險和去槓桿的實際情況。相信未來內地當局會使用各種傳統和創新性貨幣政策工具來加強預調微調,以調節好貨幣閘門,如進行中期借貸便利(MLF)、常備借貸便利(SLF)及逆回購操作時,亦把中標利率上調以防止因貨幣供給過多產生風險,相信未來貨幣政策總體將保持審慎和穩健,並會協調好穩增長、調結構、抑泡沫、防風險等多個目標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