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調查:超八成女性就業被歧視

2017-03-09
■不少企業會帶着有色眼鏡對待女性求職者。圖為招聘現場。   記者敖敏輝 攝■不少企業會帶着有色眼鏡對待女性求職者。圖為招聘現場。 記者敖敏輝 攝

婚育問題成攔路虎 職場晉升處劣勢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適逢國際婦女節,女性職場權益話題再受關注。時值年初招聘旺季,記者連日走訪發現,與男性相比,女性在求職、晉升方面,普遍遇到各類性別歧視。而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針對育齡女性的就業歧視有加劇之勢,甚至有女性表示在求職時因被認為存在生育風險連續被拒。此外,來自多個機構的調查顯示,超過八成女性認為在職場中存在就業歧視,其中,超過二成明確表示遭遇過「嚴重歧視」。

節後,珠三角各類大型綜合招聘會及專場招聘會接踵而至,求職者密集趕場應聘。記者走訪中發現,與男性求職者相比,女性應聘成功率明顯低於男性。畢業於廣州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的女生小張,已經參加過至少5場招聘會,但依然沒有拿到一份offer。

性別幾成天然門檻

「最大的劣勢是性別,至少有2家企業明確註明只招男性,或男性優先。沒有註明的,也拋出很多隱性歧視的問題。」小張說,求職經歷告訴她,性別似乎是天然的門檻。

和小張相比,已有7年財務工作經歷的阿欣碰到的就業歧視更「赤裸裸」。因未婚夫工作變動,去年底,阿欣辭去在東莞的工作前來廣州。由於阿欣即將領證結婚,她被認為是高風險育齡女性,幾乎沒有企業向她伸出橄欖枝。「到上周為止,我已經被拒絕不下20次了,有的企業招聘主管甚至明確告訴我,如果一年內結婚,無法提供崗位。」至今,阿欣已經被迫做了4個月的無孩「全職太太」。

記者了解到,全面二孩政策後,育齡女性職場歧視明顯加劇,30歲左右的「高齡」未育女性尤其嚴重。廣州某大型商貿企業招聘主管周小姐告訴記者,全面二孩政策啟動後,在崗女職工生育率上升,不少職位因此空崗,不得不臨時派人頂上。因此,再次招聘時,企業管理者明確告知慎重選擇育齡求職女性。國家延長產假,更加劇了這類現象。「我們公司目前有6個崗位在招人,人力資源總監已明確要求不考慮育齡女性,特別是高齡未育和有二孩計劃的求職者。『生了沒有?』、『有二胎計劃嗎』幾乎是招聘時必問的問題。」

學歷越高風險越大

育齡女性求職難,職場晉升更難。同樣從事招聘工作的鄒小姐,去年因為生產,本來已經「板上釘釘」主管職位,在休產假期間被公司安排給另一位同事,令她敢怒不敢言。

內地著名招聘中介智聯招聘6日發佈「2017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結果顯示,超八成女性認為在就業中存在歧視,其中,22%的女性認為就業中性別歧視現象嚴重。從學歷角度看,學歷越高,受到的歧視越嚴重。在擁有碩士學歷的女性群體中,有高達43%的女性認為就業中存在嚴重的性別歧視。調查還顯示,女性在面臨晉升領導崗位的問題上,性別歧視的問題尤為凸顯。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