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兩會聚焦 > 正文

李秀恒倡管制中資高價投港地

2017-03-12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姚嘉華 兩會報道)「樓價高,租金貴,置業難」,成為香港民生最大怨氣的主因,也成為反對派政客經常用來攻擊特區政府的藉口,尤其更喜以此來煽動年輕人「仇富」、「仇商」和「仇政府」,破壞社會的和諧。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李秀恒關注到中資近年在港屢以高價投地的情況,認為中央政府不能對此不聞不問,必要時須設法管制,一來可避免中資成為香港高樓價的推手,二來也可減少內地與香港間的摩擦。

憂政客借題挑動兩地矛盾

李秀恒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提交了《中資搶港住宅地易惹民怨應管制》的提案。他表示,據一家國際顧問公司今年1月公佈的「全球樓價負擔能力」調查報告顯示,接受調查的406個城市中,香港連續7年樓價冠絕全球,以港人平均收入計,要不吃不喝18年,才能買到一個約500平方呎、價值542萬元的單位。

他認為在這情況下,任何可能會把香港樓價再推高的現象,都很容易引起民憤,被那些政客煽風點火,特別是涉及內地的資金,那些政客必然會作為把柄,乘機借題發揮,挑動內地與香港的矛盾,為中央和特區政府製造麻煩。

李秀恒強調,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市,也是全球營商環境最自由的地方,對任何外來投資都是歡迎的,但中資大舉擠入香港房地產,將衝擊原有的市場生態,不理性地推高地價,將會加深香港的民怨,對香港繁榮穩定會帶來不利的因素,增加特區政府的管治難度,所以中央政府和相關部門不能不理。

因此,他提出兩項建議:一是中央政府應考慮制訂政策,嚴格管制中資參與香港房地產發展項目,尤其避免涉及「住屋」問題,「若然中資這個時候仍繼續高價買地,無可避免會負上『推高樓價』的罪名,一旦引發民憤,將會嚴重損害兩地關係。」

「盲搶地」助長樓市炒風增泡沫

二是,中央政府要提醒中資企業慎防「盲搶地」的風險。他認為,中資企業如續在港超高價「盲搶地」,除了助長樓市炒風,也會影響香港的整體樓市穩定,增加泡沫,「須知道樓價和金融市場關係密切,萬一樓市泡沫爆破,將會帶來難以承受的金融風險,屆時中資企業不僅本身會蒙受巨大經濟損失,更會成為被埋怨的眾矢之的。」

李秀恒強調,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成功與否,在於能否保持社會的繁榮穩定,繁榮穩定建基於經濟是否可以持續發展。

因此,中資在香港的活動,必須顧全大局,對香港有利的不妨多做,對香港不利的就要避免涉及,「各地的中資企業能夠自律當然最好,但如有些中資企業失了分寸,中央就應該出手糾正。」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