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靜 兩會報道)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昨日在全國人大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在風靡全球的機械人製造產業上取得了一定成績,也暴露出相關問題,存在高端產業低端化、產能過剩問題。他介紹,目前中國有20多個省市將機械人作為重點產業培育,全國建成和在建的機械人產業園區超過40個,機械人企業逾800家。
多家媒體在昨日發佈會上不約而同聚焦中國機械人產業問題,有德國媒體直指中國機械人產業存在低水平重複建設的傾向和苗頭。辛國斌回應說,2016年,中國工業機械人產量達7.24萬台,同比增長34.3%,產業規模日益擴大,但機械人產業重複建設現象亦逐漸顯現。他說,在自主品牌方面,中國的工業機械人大多還是一些中低端產品,六軸以上多關節的機械人供給能力相對較低,確實在機械人領域存在高端產業低端化和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的風險。
加大專才培養力度
辛國斌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從以下兩方面着手推進產業的健康發展。首先,在推進機械人產業邁向中高端方面,要採取四項措施:第一要推進創新,進一步整合產業的創新資源,推動建立機械人創新中心,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第二要補齊短板。突破產業發展的瓶頸,重點支持機械人產業關鍵零部件質量及可靠性能的提升,進一步夯實產業發展基礎;第三是開展機械人試點示範、推廣應用。推進機械人在新興產業和傳統製造業領域的應用。第四是培育人才。進一步實施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加大對機械人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
如何防範行業無序擴張,規範行業發展?辛國斌再提出四個具體措施:第一,要加強規劃引領。繼續貫徹實施機械人產業發展規劃,加強規劃引導作用,進一步強化科學發展、理性發展;第二,盡快制定實施工業機械人的行業規範公告管理辦法,進一步提高准入門檻,規範市場競爭秩序;第三,推進機械人行業組織建設,建立有利於研發、創新和公平競爭的行業規則,加強行業自律;第四,加快完善檢測認證平台,做好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進一步促進機械人及關鍵零部件認證和評價體系的完善。
實現差異化發展格局
對於中國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工業與信息化部部長苗圩也在昨天發佈會上表示,確實出現了一些行業低水平的重複建設問題。他說,去年工信部已經與各省市溝通,研究確定了在各個細分領域裡重點優勢的產業名單目錄,嘗試用這種方式,讓各省市找出自己的優勢所在,集中力量支持這些優勢產業、優勢企業。通過這種方式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能夠實現差異化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