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兩會聚焦 > 正文

微觀點:不要「生」那麼多低端機械人

2017-03-12
■目前國產六軸工業機械人佔全國工業機械人新裝機量不足10%。圖為智能機械人於電子博覽上進行家電生產展示。新華社■目前國產六軸工業機械人佔全國工業機械人新裝機量不足10%。圖為智能機械人於電子博覽上進行家電生產展示。新華社

曾幾何時,機械人產業突然火了。在雙創熱潮中,許多高新企業不約而同盯準了機械人產業,20多個省市將機械人作為重點產業培育,機械人產業園區逾40個,企業800多家。大家都想摘取「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

政策釋放利好,資本傾巢而動,是「一窩蜂」上馬機械人的主因;也正是這樣的盲目擴張導致產能過剩,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初衷南轅北轍。據報道,2014年到2015年,各地政府共密集出台了77項所謂扶持政策,其中許多並不合規,導致產業畸形發展。

「機械人產業重複建設現象顯現,有高端產業低端化和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風險。」工信部高官的表態憂心忡忡。目前,國產工業機械人以中低端產品為主,多為三軸和四軸,而應用於汽車製造、焊接等高端行業領域的六軸或以上高端工業機械人市場主要被日本和歐美所壟斷,而國產六軸工業機械人佔全國工業機械人新裝機量不足10%。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吃過電視機、電冰箱、空調、電廠、鋼廠「一窩蜂」上馬導致產能嚴重過剩的苦頭。市場是檢驗產業生命力的唯一標準。低端化產品只能被淘汰,在低端市場惡性競爭的現象不要再發生了。 ■記者 馬靜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