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獨家風景】消失了的大學

2017-03-23

呂書練

大學時代是一個人處於求知慾最強、對生活最憧憬的重要階段;大學校園不但是知識的寶庫和文明的搖籃,更常是思想啟蒙之源地,能進入大學的人都是同輩中的精英,人們在這裡燃點青春的火焰,開始學會獨立思考,也往往留下最美的回憶。

所以,很多精英們在體驗了職場拚搏的爾虞我詐,到事業有成或生活安穩的中年之後,開始緬懷輕狂歲月的純真和激情,昔日同窗積極約聚聯誼,而對於因為政治打壓而關閉了的大學,畢業生們更多了一份團結的動力。新加坡前南洋大學校友們的心情也許正是這樣。

創辦於一九五五年的南洋大學是一所以華文為教學語言的大學,也是當時世界範圍內唯一一所海外華文大學。

在其短暫的華文教育史上,共培養了一萬兩千名畢業生。不過,由於誕生的年代時值東南亞反共氣氛濃烈和新政府崇尚英文至上,政治和就業前景不佳,這所在風雨中成立的大學在經歷了二十五年的風雨之後,也在風雨中結束。傷透了莘莘學子們的心。

新政府在南大校址雲南園建起了南洋理工學院(已升格為大學),南大則與新加坡大學合併為新加坡國立大學,而南大校友錄卻又於九六年轉入南洋理大保存。兩大皆以英文為教學語言,並躋身為亞洲排名最高大學之一,但對這群重視母族文化的學子來說,南大代表的是華裔社會在東南亞的華文教育與中華文化的傳承。

所以,三十多年來,南大散佈在世界各地的校友們對由雲南園孕育出的人文情懷揮之不去,每兩年都有聚會,除了「校友情長,母校恩重」外,也凝聚力量,促進華人文化發展和東西文化交流。

上月底,南大香港校友會會長林順忠先生就組織並贊助了一個「南洋大學校友文化交流會」,邀請了多位星馬兩地知名文化人訪港,包括新加坡佛教總會高級研究員林明雅、新加坡《聯合早報》前總編輯兼《傳燈》填詞人杜南發、新加坡華樂團總監兼《傳燈》作曲人張泛、身兼詩人的《新明日報》總編輯(剛退休)的潘正鐳、新加坡人民協會與文化藝術集群理事長藍銳勛,以及馬來西亞新山南方大學文化藝術館館長陳再藩。

這些傑出的南大校友數十年來活躍於當地華人文化圈,默默從事文化傳承工作,也留下了不少意境深邃、意韻雋永的作品,比如《傳燈》。 (四之一)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