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巴黎新城建設經驗值得借鑒

2017-04-14
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帆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帆

馬恩河谷新區有點像雄安。馬恩河谷新區位於巴黎市區以東,在新城規劃啟動以前,城市化程度低,基本上從零開始。隨着上世紀60年代巴黎地區實施新的城市規劃,在短期內分階段建成的馬恩河谷新城,有效緩解了巴黎的大城市病,令整個巴黎大區呈現出多極化發展的態勢。

馬恩河谷新區被公認為發展最快、最成功的一個新區,其諸多有益經驗常被津津樂道。有專家指出,國家行政規劃力量從一開始積極介入功不可沒,而重視政府與市民的溝通對話,擴大民間組織和公眾的參與度,也是該新區應對發展問題的法寶之一。

現在,雄安新區四項規劃的編制工作已經開始。國家發改委官員表示,建設好雄安新區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集中各方智慧、匯聚各方資源。社會更有呼聲:規劃草案形成後,應向社會公示,廣泛徵求建議和意見,提升社會公眾、各類智庫和利益相關方的參與度。

事實上,無論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建立健全決策諮詢制度」,還是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把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納入法治化軌道,已是國家治理大勢所趨。 當然,推進這項改革並非易事,舊有的決策慣性容易形成路徑依賴,但定位為改革創新高地的雄安新區,理應成為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攻堅戰的突破口。

中央在佈局雄安新區使命時,強調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因為,作為千年大計,雄安新區要經得住歷史的檢驗,取決於能否汲取既往得失、契合城市規律、激活市場活力、順應民意所需,歸根結底要看雄安治理的思想理念能否穿越政經周期的考驗,令新區最終憑借內生的力量生長壯大。

從這一意義上講,在雄安規劃制定過程嵌入程序改革,經過真知灼見的充分交鋒,新區利益相關方的充分磋商,形成堅實而持久的共識,應是一個好的開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