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深機場填海環評獲通過 多措施保護白海豚

2017-04-14
■深圳機場填海環評獲通過 ,即將進入「三跑道」時代。 記者郭若溪  攝■深圳機場填海環評獲通過 ,即將進入「三跑道」時代。 記者郭若溪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若溪 深圳報道)深圳機場即將進入「三跑道」時代。國家海洋局近日公示的《深圳機場三跑道擴建工程項目填海工程海洋環境影響報告書》顯示,投資43.2億人民幣、用海面積292.7萬平方米的深圳機場第三跑道環評報告書已通過專家評審,工程對珠江口海域中華白海豚種群將不會產生明顯影響。建成後,深圳機場將成為繼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和廣州白雲機場之後第四個擁有三條跑道的機場,有望增加更多的國際航線及航班數量。

據了解,中華白海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海上大熊貓」之稱,在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棲息活動着資源量最大的中華白海豚群體。

設觀豚員 據種群活動施工

環評報告顯示,該工程與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近距離約23.4千米,工程增加的運輸船舶對珠江口海域船舶流量影響有限,對珠江口海域中華白海豚種群不會產生明顯影響。即使有懸浮物擴散至中華白海豚歷史活動區域,其增量也低於10mg/L,且水中懸浮物的增加不會直接影響白海豚的覓食、社交等活動。

為減少工程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環評報告要求,在各個作業點須設立專門的觀豚員,確認沒有白海豚出現方可開工。施工期間應對附近海域進行白海豚跟蹤觀測,若發生中華白海豚活動至工程附近的情況,應立刻停止施工活動,對其進行驅趕。

據悉,當前深圳機場正開展包括第三跑道、衛星廳及T4航站區在內的新一期擴建工程前期規劃設計工作。深圳機場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機場將按照三星級綠色建築設計標準開展衛星廳設計,探索試點「海綿機場」,並配套規劃重點能源環境類項目,以滿足後續運營管理需要。「將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將綠色元素植入新一期擴建工程全生命周期,着力推進綠色機場建設。」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