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衣錦還鄉 燦爛帝皇

2017-04-29
■指揮陳以琳與鋼琴家侯夫,攜手港樂帶來精彩的《貝多芬「帝皇」協奏曲》音樂會。攝影:張偉樂■指揮陳以琳與鋼琴家侯夫,攜手港樂帶來精彩的《貝多芬「帝皇」協奏曲》音樂會。攝影:張偉樂

近年陸續有香港年輕音樂人在國際指揮賽取得佳績。譬如吳懷世奪得美國阿斯本音樂節指揮大獎和德國蘇提指揮大賽亞軍;薛毅章獲德國奧格斯堡指揮大賽冠軍;陳以琳則於2014年底勇奪倫敦交響樂團(LSO)主辦的唐娜泰拉.弗里克指揮大賽(Donatella Flick LSO Conducting Competition)冠軍。

文:默泉 圖:香港管弦樂團提供

香港人從不喜歡講「香港之光」這類自吹自擂話,但看見年輕港人在國際指揮舞台嶄露頭角,古典迷如我確甚有期盼:或許有一天,我們可經常於現場或網上聽到由家/根源在香港的指揮家,與各地著名樂團及演奏家同台演出?屆時「古典concert」不再是只可遙遙仰望的高貴活動,而是親切平常之事。這一天會否出現不得而知,但四月一日的港樂(HKPhil)音樂會,不少觀眾因陳以琳( Elim Chan)而感到格外「同聲同氣」,聽得特別投入,卻是實情。

嬌小身軀蘊藏懾人氣勢

生於香港、於美國史密夫和密芝根大學接受音樂訓練的陳以琳,是首位贏得有廿六年歷史的「Donatella Flick大賽」的女性(該比賽只限35歲以下歐盟成員國公民參加,陳的亞裔身份相信也很矚目)。比賽「獎品」之一是LSO助理指揮的一年合約,陳因而得以親炙大師如Valery Gergiev、Andre Previn、Haitink、Marin Alsop等。短短兩年,她已指揮過馬林斯基樂團(獲樂團總監Gergiev私人邀請)和琉森音樂節學院樂團,今年秋更會擔任瑞典諾爾蘭歌劇院(NorrlandsOperan)總指揮,為期三年。一長串精彩的指揮履歷,令人特別期待她這趟回來跟港樂「正式」合作。

「正式」要加引號,因2015年她已指揮過港樂,但卻是兒童音樂會(Harry哥哥的快樂聖誕),頗有點大材小用。這次管理層總算對「不重視香港音樂人」的批評從善如流,邀她指揮「經典系列」,獨奏家則是著名的侯夫(Stephen Hough)。音樂會由史密塔納《我的祖國》最動人的「莫爾道河」樂章展開。陳以琳雖然身形嬌小,但肢體動作剛猛有力,自有一種懾人氣勢。起初她和樂團似乎未太進入狀態,弦樂部奏起河流主題時音色有些粗糙,不如期待中的細膩綿密。但樂團整體甚具活力,節奏感強,弦樂部音色和暖明亮。

侯夫帶來爽直「帝皇」

之後的貝多芬「帝皇」協奏曲,指揮與樂團默契增強。樂曲伊始,全體奏出光輝燦爛的主和弦、下屬和弦及屬和弦,鋼琴曼妙流麗的琶音穿插三個和弦之間,拱照蚗H後出場的輕快迷人主題。在陳以琳棒下,樂團勁度十足,音色壯麗雄渾,將初段的降E大調旋律──向來跟「英雄」或「王者」掛u的調性的──澎湃能量發揮到極致。

深得英國樂迷愛戴的侯夫是位藝術多面手,除鋼琴外還擅長作曲、繪畫、寫作等(曾被《經濟學人》選為當今二十大博學者)。當晚背譜演出、技術已臻爐火純青的他,彈奏快速半度音階或和弦琵音就像吃件蛋糕般輕鬆,看其手指靈活飛舞甚是心曠神怡。雖然有些人嫌他的演奏「粗線條」,欠缺細節變化,但我頗喜歡他爽快直率的「帝皇」,大量裝飾音也彈得平均自然。

個人認為,港樂的木管部是整個樂團最富音樂感的部分。史德琳的長笛固然眾口交譽,雙簧管和單簧管首席既抒情又嘹亮的音色,也常令人驚喜連連。「帝皇」有好些木管與鋼琴呼應的部分,譬如首樂章發展部(development)有一段,由木管樂器輪流吹奏跟主題相仿節奏,鋼琴以十六分音符低吟伴隨,甚為動聽。另有一處,鋼琴伴荈篣鼓澈奰R段落,氣氛亦佳。樂章近結尾處,鋼琴右手維持原主題節奏,左手以三連音奏出輕巧下降音階,侯夫彈得清脆玲瓏,聽來甚是快意。首樂章很精彩,完結時觀眾竟忘情地鼓起掌來,侯夫微笑點頭。

陳以琳上半場表現穩定,下半場的拉赫曼尼諾夫《交響舞曲》則更顯示功力。在最後一個樂章「甚緩板-活潑的快板」,樂團由陰沉緊湊的氣氛開始,進展至最後華麗的爆發,銅管與敲擊部如金戈鐵馬,氣勢逼人,把音樂會氣氛推至高潮!總括而言,陳的演出具大將之風,尤擅處理慷慨激昂樂段,慢樂章雖未夠圓融,假以時日不難成為爆炸力及細膩情感兼備的新一代指揮。明年香港小交響樂團將舉辦首屆「香港國際指揮大賽」,期待未來有更多香港音樂人站上指揮台,拉近古典與大眾的連繫。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