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中科院:2030年建成「帶路」科技合作網絡

2017-05-10
■白春禮在發佈會上介紹中科院科技支撐「一帶一路」建設成果。中新社■白春禮在發佈會上介紹中科院科技支撐「一帶一路」建設成果。中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昨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佈會上表示,科技合作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數國家都面臨着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共同挑戰和難題,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結構和中國有很強的互補性,也具有攜手共建「一帶一路」的共同需求。預計到2030年,基本建成「一帶一路」科技合作網絡體系,使中科院在亞太、亞歐、亞非地區協同創新網絡體系處於龍頭和中心樞紐地位。

在區域合作發揮骨幹網作用

白春禮表示,近年來中科院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加快國際化推進戰略,科技合作水平和科技化程度明顯得到提升。目前,中科院每年國際交流在3萬多人次,每年組織各類國際學術會議平均350次左右,已同國際上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科教機構簽署200多份院級國際合作協議和1,000多份所一級的合作協議。例如,在大亞灣進行的中微子測量,世界上首次發現了中微子測量的方式,就是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名科學家參與的國際交流合作項目。

2016年初,中科院啟動「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行動計劃,重點開展戰略諮詢、科技合作、人才培養與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工作。白春禮表示,爭取用5年時間,夯實合作基礎,打造合作基點,形成國際大聯通的科技合作網絡雛形。到2030年,「一帶一路」科技合作網絡體系基本建成,並且在帶動雙邊、多邊及區域科技合作當中發揮骨幹網的作用。這一計劃的長期目標是,到本世紀中葉,使中科院「一帶一路」科技合作網絡體系成為亞太、亞歐、亞非地區「科學共同體」和「創新共同體」建設的重要支柱。

為沿線國家培養科技人才

在科技人才培養方面,白春禮表示,中科院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做人才培養,第一是提供獎學金,為沿線國家青年科學家到中科院進修提供支持。第二是通過共同舉辦培訓班,培訓科研管理人才。中科院希望通過幾類的人才培養計劃,真正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優秀人才、奠定堅實基礎,並希望他們回到各自國家之後,發揮重要作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