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央行調整人幣中間價形成機制

2017-05-27
中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昨日證實,考慮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 資料圖片中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昨日證實,考慮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 資料圖片

擬引入逆周期因子 冀緩解市場「羊群效應」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對於中國央行擬調整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的傳聞,中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昨日證實,考慮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以適度對沖市場情緒的順周期波動,緩解外匯市場可能存在的「羊群效應」。引入逆周期因子的方案由工商銀行牽頭的外匯市場自律機制匯率工作組提出,近日自律機制已開會討論並認可,該模型參數將由各報價行根據對宏觀經濟和外匯市場形勢的判斷自行設定,但未透露新模型何時啟用。

市場人士指出,此次中間價報價機制調整將弱化收盤價影響,增大中間價的不確定性,近日中間價明顯強於預測值,可能以引入逆周期因子進行調節。

削弱收盤價對中間價影響

彭博新聞昨報道,人行已於本周通知中間價報價銀行修改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的形成機制公式,在原有機制基礎上,新增「逆周期調節因子」部分。報價行將於近期開始使用新的公式進行每日中間價報價。新公式下,中間價=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周期調節因子。央行提供的逆周期調節因子公式框架中提供了部分設定好的系數。對比新舊公式,當前的央行係數設置下,逆周期調節因子會削弱上日16:30收盤價對中間價的影響,減少市場過度波動給中間價帶來的衝擊。

外匯市場自律機制匯率工作組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引入逆周期因子的主要考慮是,匯率根本上應由經濟基本面決定,但在美元指數出現較大幅度回落的情況下,人民幣兌美元市場匯率多數時間都在按照「收盤價+一籃子」機制確定的中間價的貶值方向運行。分析顯示,當前中國外匯市場可能仍存在一定的順周期性,容易受到非理性預期的慣性驅使,放大單邊市場預期,進而導致市場供求出現一定程度的「失真」,增大市場匯率超調的風險。

引導市場關注經濟基本面

自律機制秘書處表示,逆周期因子根據宏觀經濟等基本面變化動態調整,有利於引導市場在匯率形成中更多關注宏觀經濟等基本面情況,使中間價報價更加充分地反映中國經濟運行等基本面因素,更真實地體現外匯供求和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

舊機制恐加劇人幣貶值壓力

此前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採取「收盤價+一籃子匯率」的報價機制,市場機構根據公式計算的預測值與中間價很接近,因此有觀點認為,該機制過於透明導致市場預期一邊倒,反而加劇貶值壓力。

德國商業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師周浩表示,此前並未收到具體通知,但近期中間價比預測值更強,可能就有逆周期因子存在了,主要目的可能是想增加不確定性。

提升人幣匯率雙向波動預期

申萬宏源債券分析師孟祥娟稱,近期中間價持續走強,與央行調整報價機制、弱化前日收盤價的影響有關,目的是在美元走弱時期促使中間價走強,雙管齊下引導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預期。

民生證券宏觀分析師張瑜預計,逆周期因子大概率是在單純的中間價+CFETS的兩條腿聯動關係中增加一些調控,增強央行把控力,日間一籃子變動也會考慮在內,或邊際弱化收盤價格的影響,減少未來可能發生的盤間交易慣性產生的擾動,匯率彈性或有所下降。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