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特稿】裕民坊昔如大笪地 apm創紀之城今崛起

2017-06-02
■兩代區議員,「芙姐」梁芙詠(左)與顏汶羽。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兩代區議員,「芙姐」梁芙詠(左)與顏汶羽。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

提起觀塘區,自然不得不談位於觀塘心臟地帶的裕民坊。正進行重建工程的裕民坊從前是區內極繁榮的商業圈,銀行、金舖、書店、超市、戲院、地攤等林立,亦是區內小巴、巴士網絡的交匯。人稱「芙姐」的前觀塘區議員梁芙詠居於觀塘大半生,她憶述當年裕民坊滿街地攤及排檔,有如大笪地般有人唱歌,好不熱鬧。當年光景已成回憶,但早已視觀塘為家的「芙姐」淡然地說:「時代轉變一定係咁的了,其實裕民坊重建時,不少私樓已殘破不堪,衛生環境也是差到不得了,唔應該係住到塌樓才救濟的。」

裕民坊是觀塘市中心內的著名購物街道,原指裕民坊街道兩旁及裕民坊公園的地方,現時已普遍泛指鄰近的多條街道所形成的商業圈,每一條街均各有其獨特的色彩,例如物華街過去便以金舖及銀行的集中而著名。

芙姐:時代轉變一定係咁

人稱「芙姐」的觀塘民聯會會長梁芙詠,於1965年遷入觀塘和樂h廉租屋,至1981年獲委任為區議員,曾任區議會副主席至2011年退下來,以區議員身份在裕民坊服務了30年之久。她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上世紀60年代整條協和街都是公路,沙塵滾滾,乙華街對面的私人樓宇則慢慢興建,「當時有不少空置宿舍,十分荒蕪,連聯合醫院也未有。」

她續說,當年觀塘道南屬工廠區,北面則為住宅區,但觀塘這個新市鎮衛星城市,只得一條巴士線去九龍城。至上世紀70年代,開始多人遷往觀塘。

舊觀塘被嘲謔為「紅番區」

她又指,觀塘當時因為治安欠佳而被人嘲謔為「紅番區」,區內不論早晚也有許多「箍頸黨」出沒,謀財害命,情況嚴重至連警方也束手無策。因此,她在民政事務處策動下,與居民組織起來,集資購買頭盔、藤棍、電筒等一系列的裝備,每戶輪流派人充當看更及巡邏隊,每當有風吹草動,居民皆一呼百應,已顯示出區內居民的團結。

她表示,觀塘區自回歸以來有不少變遷,例如牛頭角下h已拆卸並完成重建,「20年前觀塘的工廈哪有今日的apm、創紀之城等高?裕民坊亦因重建,魚蛋粉檔搬去瑞和街街市,小商戶則遷往同仁街市集。」「芙姐」表示,裕民坊是一個滿載區內居民回憶的一個心臟地帶,基層市民尤其喜歡光顧地攤及排檔,例如買手袋、銀包,篤串魚蛋等,但亦明白到「時代轉變一定係咁,無可能仍滿街都是流動小販的。」

「芙姐」續說,裕民坊重建之時,不少私樓已殘破不堪,漏水情況嚴重,正是「街外下大雨、屋內下細雨」,衛生環境也是差到不得了,老鼠出沒、污水長流、沙井惡臭,「唔應該係住到塌樓才救濟的。」令人感受到她那股愛社區、愛居民之情。

「芙姐」表示,回歸後觀塘區的轉變是人口膨脹,同時亦免不了人口愈趨老化,「以前齯H匆匆忙忙行路去返工,如今居民生活不俗,已退休的朝朝飲茶,生活優閒了。」

她指出,觀塘是一個平靜、和諧的地區,成功爭取興建海濱長廊令市民生活優質了,「我早前帶長者去海濱,不少人才感受到原來觀塘是這麼美的!」她認為應善用觀塘的資源,與啟德的東南九龍發展計劃連接起來,令整個社區活化起,同時改善區內交通擠塞的「死症」。

香港回歸20周年,「芙姐」指現時社會太撕裂,立法會內耗,令香港發展比鄰近地區慢,這絕非香港之福,希望各界放下成見,齊心令香港變得更加美好。 ■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