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曉菁)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昨於「人民幣定息及貨幣論壇」上表示,中國債券市場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債券市場之一,已成為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很快或會晉升至第2位。「債券通」開通後,將為香港帶來更多國際「活水」,本港債券市場可迎來春天。
李小加強調,「債券通」將為香港帶來更多國際「活水」。尤其是開通南向通後,內地資金也會投資香港離岸債券市場,啟動香港債券市場的發展。通過大力發展人民幣貨幣期貨、貨幣期權、人民幣國債期貨等定息及貨幣產品,香港可以為海外資金提供豐富的風險管理工具,讓他們更加安心投資內地資本市場。
吸引國際資金參與中國債市
不過,李小加稱,「債券通」初期只會開通北向,近期內都不會開通南向,「不是不讓開,而是需求有變化」,現階段國際債息收益偏低,內地投資者可以選擇其他產品,需求不大。他認為,「債券通」像「滬港通」一樣,為全世界數量眾多但體量較小或對中國了解不多的國際機構投資者服務的,方便他們從海外參與中國債券市場。
工銀亞洲:風險偏好更豐富
昨在同一場合,工銀亞洲金融市場部聯席主管畢可容指出,許多人擔心「債券通」會有外匯風險,但香港市場的衍生工具相對較成熟,可吸引海外的中小型投資者。當「債券通」 「北向通」的啟動,由於當中沒有額度限制,降低了投資境內債券市場的門檻,對於中小投資者而言是非常有意義的,將會吸引新的不同類型的投資者,風險偏好也將更加豐富,持有國債、金融債以外的債券比例可能會逐步上升。
匯豐:初期機構投資者為主
匯豐資本市場亞太區聯席主管陳紹宗亦表示,「債券通」推出早期,會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即便有個人投資者,也會透過專業資產管理人參與其中。
花旗:技術性細節最受關注
花旗銀行香港證券服務地區總監陳金丹認為,市場十分關注「債券通」的技術性細節,如稅務、資金流入成本、法律監管等問題,需等待具體內容公佈後,才可評估其中的風險,以及對市場的積極作用。
李小加還透露,港交所下半年計劃推出支持實物交收的人民幣、美元雙幣種黃金期貨及人民幣指數期貨,以進一步豐富風險管理產品系列。下半年亦計劃推出支持實物交割的人民幣美元雙幣種黃金期貨、LME貴金屬合約和人民幣指數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