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化-
聯合國於2015年慶祝成立70周年,雖然70年來在全球衛生、扶貧等領域取得不少成就,但烏克蘭和中東多地戰禍難平,敘利亞內戰引發二戰以來的最大難民潮,亦顯示出聯合國的局限。近年,敦促聯合國改革的聲音不絕,美國前國務卿及聯合國前副秘書長曾經在英國《衛報》撰文,呼籲聯合國必須與時並進推動改革,以更有效應付21世紀的危機。不過,若要改革聯合國,困難重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分歧是其中一項最大的障礙。 ■林曦彤 特約資深通識科作者
全球化
1.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聯合國委員會職能
聯合國在1945年成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國際組織。加入的國家承諾通過國際合作和集體安全來維護和平,發展國家間友好關係,促進社會進步,提高生活水平和保護人權。
聯合國現有193個成員國。在聯合國架構下,有6個主要委員會,分別處理不同議題。第一委員會負責裁軍與國際安全;第二委員會負責經濟和金融;第三委員會負責社會、人道主義和文化;第四委員會負責特別政治和非殖民,處理第一委員會不處理的各種政治問題以及非殖民化問題;第五委員會負責行政和預算,處理聯合國的行政工作和預算;第六委員會負責法律,處理國際法律事務。
第三委員會的工作重點是審查人權問題,委員會討論提高婦女地位、保護兒童、土著問題、難民待遇、通過消除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促進基本自由和自決權利。這個委員會還討論重要的社會發展議題,例如青年、家庭、老齡化、殘疾人士、預防犯罪、刑事司法和國際藥物管制等。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B: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主要責任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由5個常任理事國(中、英、美、俄、法),以及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非常任理事國由大會選舉產生,任期兩年,不可連選連任。
每個理事國均有一票,關於程序問題的決定,至少獲9個理事國同意才通過。關於實質問題的決定,也需要9票通過,其中要包括5個常任理事國的同意票。這被稱為「大國一致」規則,也稱「否決」權。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C:聯合國五大成就
推動全球衛生:聯合國推進全球衛生的努力主要由世衛負責,該組織最大成就是經過13年努力後,在1980年宣佈消滅天花。
推動裁軍:聯合國多年來通過多項條約旨在減少大殺傷力及小型武器,1968年簽署的《核不擴散條約》雖然未能阻止核擴散,但仍是首次促成大國許下限武承諾。聯合國亦促成限制化武及生物武器的條約,並於1997年通過《禁止地雷條約》。
保護兒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1953年成為聯合國常設組織。195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兒童權利宣言,是全球第一個維護兒童基本權利的國際共識。1965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獲頒諾貝爾和平獎;自1990年以來,基金會拯救超過9,000萬兒童。
保護環境:聯合國在1987年促成24國簽訂《蒙特利爾議定書》,限制使用氟氯碳化物以保護臭氧層。
1997年再促成國際簽訂《京都議定書》,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但因中國、印度與美國等主要碳排放國並未參與,效果有限;並推動各國在2015年的巴黎氣候峰會上制定新的氣候變化協議。
保護世界遺產: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8年公佈首批世界遺產名錄以來,全球已有近1,000個世遺。教科文組織採取措施保護被列入名錄的遺址:1995年埃及政府在獅身人面像及金字塔以南開始修建8條高速公路,因公路威脅古蹟存亡,組織派專家跟埃及官員談判,促使埃及政府同意改道。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想一想】
(a)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試從環境、衛生和保護世界遺產3方面,說明聯合國在全球管治方面的重要性。
(b)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你是否同意聯合國能有效維護世界和平?試加以解釋。
全球化+能源科技與環境
2.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有關水污染評論
地球人口膨脹,工農業生產迅猛發展,淡水需求激增,水體污染加重,造成水資源危機,嚴重損害了地球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威脅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發展。
水污染的直接後果是,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生活污水中常含有許多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蟲,一旦污染了飲用水,並進入人體,引起各種疾病。
水污染也威脅着水生生物的生存,海豚在一些海域的消失和鯨魚的集體「自殺」,無不與海洋污染有關。最後,水污染還會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當大量的有機物流入水體中,會令細菌、藻類的養料迅速繁殖。
因此,加強污水處理,控制水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水質,已經是刻不容緩了。 資料來源:綜合本地報刊
資料B:有關世界水資源報告
聯合國在2013年「世界水日」前夕發表世界水發展報告,指出未來15年全球各地對水的需求將增加55%,2030年只夠應付全球60%人口的需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報告顯示,約8.84億人用不到乾淨水,年均約350萬人死於水供應不足或不衛生,全球逾80%的水無法回收使用。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也指出,各地約有7.48億人每天面對找食水的挑戰,日均有近1,000孩童因缺乏安全食水死亡,有婦女為取水,被迫輟學或減少照顧家庭的時間。
水資源匱乏,除了因為全球暖化影響正常降雨,地下水源減少,還因生態系統受破壞,損害土木正常儲水功能,以及農業和經濟發展耗用水和製造污染。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想一想】
(a)參考資料,水資源匱乏會對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帶來什麼影響?試加以解釋。
(b)就水資源危機問題,如果各國政府希望透過國際合作尋找解決辦法,你認為會有什麼障礙?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全球化+能源科技與環境
3.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全球人口情況
表一:2011年全球最多人口國家
國家 人口(百萬)
中國 1,346
印度 1,241
美國 312
印尼 238
巴西 197
巴基斯坦 177
尼日利亞 162
孟加拉 151
俄羅斯 143
日本 128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表二:2050年全球最多人口國家
國家 人口(百萬)
印度 1,692
中國 1,313
尼日利亞 433
美國 423
巴基斯坦 314
印尼 309
孟加拉 226
巴西 223
埃塞俄比亞 174
菲律賓 150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表三:全球人口時鐘(按年、日、分鐘計算)(見下圖表)
資料B:世界糧食問題
某國際農業研究組織發表調查報告,指全球農作物供求情況正陷入半世紀以來最緊張的狀態,糧食動亂和營養不良對人類的威脅與日俱增,而糧食危機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尤為顯著。
目前,全球近9億人每天沒有足夠糧食,20億人無法攝取足夠蛋白質及維他命,約12億人每日只靠不足一美元生活。這些人大都是農民或從事與農業相關的工作。由於收入微薄,要同時應付孩子上學、購買藥物、食物等基本生活所需的開支,經濟緊絀。
他們為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很多都已離開農地,到城巿找工作,令農民的數目大幅下降。而留在農村的人,則要繼續面對貧窮及營養不足。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想一想】
(a)根據資料A,描述及解釋有關全球人口的一些特徵。
(b)你認為透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協商能否有效應付糧食危機問題?參考資料,試加以解釋。
【總結】
聯合國警告,氣候變化造成水資源短缺,可能引發嚴重衝突。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表示,水資源的爭奪可能由和平競爭轉變為暴力對抗,衍生出「水資源戰爭」。
有評論認為,地區間不會為水資源而發動戰爭,而是透過貿易和國際協商解決問題。全球有263條跨境水路,從1984年至1999年的15年間,各地多以談判、協商、制訂條約等合作方式解決問題,甚少發生衝突,尤其是暴力衝突。
這意味着,水資源短缺需要各地共享資源,國際合作、協商才是最佳的解決方法。
【延伸閱讀】
1. 《聯合國決定設立反恐辦公室》,文匯網,http://news.wenweipo.com/2017/06/16/IN1706160027.htm
2. 《聯國:水資源成亞洲爭奪熱點》,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4/03/22/GJ1403220033.htm
3. 《水利部摸底地下水資源:80%不能飲用》,文匯網,http://news.wenweipo.com/2016/04/11/IN1604110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