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頭角內有一間幼稚園及兩間小學,當中80%的學童是跨境學童,小部分是區內兒童。沙頭角中心小學退休校長呂東明表示,跨境學童的中文、數學水平追得上香港的學童,但英文相對較差,故他會在學校創造語境,如每周都有英文日、廣東話日及普通話日,期望跨境學童、原居民或艇民的學童可以去除鄉音及改善英語能力,出外升學時可以追上進度。
呂東明直言,不會以鄉村小學的模式來教導學生,會以市區學校同樣的教學方式來教育學生,以便他們升學時可以追上步伐。
他表示,以前的家長認為「有書讀就很滿足,不用太急促緊貼區外發展」,也很少出席學校舉辦的講座及比賽,但隨着父母的知識層面進步,家長們積極性增強,除了多了出席活動外,也會上網做足資料搜集,了解學生需要裝備什麼。
為了讓學生不像「鄉村仔」,呂東明曾在假日帶他們出外視察粉嶺上水,甚至是中環的城市生活,當中也有不少趣事,「第一次坐車出上水,佢哋個個都暈車浪」,或在中環大商場表現興奮,讓保安很擔心。不過,他稱,會教導學生眼看手勿動,學懂自律。當然也有較為頑皮的學生,他便會以舞獅、麒麟、童軍等方式建立他們的服從、自律及堅持等品德。 ■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佩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