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健文)小巴座位增至19個的法例於上月7日生效後,首批19座小巴已通過運輸署車輛類型評定,預計下周最少有3部正式落地營運,分別行走大埔、將軍澳及南區。兩間小巴營運商均表明,不會將換車及改裝車輛費用轉嫁予乘客,收入增加亦可紓緩加價壓力,未來會陸續將旗下小巴轉為19座。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與自由黨立法會議員易志明,昨日聯同小巴營運商進智公共交通公司行政總裁陳文俊與冠榮車行董事馬僑生,及小巴代理商英之傑公司大眾運輸部總經理李啟祥舉行記者會,介紹將於下周營運的19座小巴。
李啟祥表示,現款小巴售價68萬元至70萬元,有13部一落地已是19座位,另外200部已落地的現款小巴,將由營運商根據其需要,陸續將車內行李架拆去,再增加3個座位,變成19座小巴。此外,他們將推出外型稍有不同但機件相同的新款19座小巴,現已接獲300部訂單,正等待運輸署檢驗,預計下月底落地。
陳文俊指出,公司旗下有逾300部小巴,其中近90部是現款19座,將根據驗車時間表陸續改裝,預期最終會將所有小巴改為19座。第一部19座小巴將於下周二或三投入服務,將行走大埔火車站至大美督的新界20C線;預計下周四或五再有19座小巴落地,行走南區的港島4M線。
3車率先營運 蹤跡遍全港
馬僑生表示,公司旗下逾700部小巴,近100部會在本年內改裝為19座,其餘亦會視乎各線營運情況,於兩三年內陸續更新。他透露,旗下首條使用19座小巴的路線為101M線,來往坑口及西貢。
雖然16座小巴將陸續改為19座,兩間小巴營運商均表明不會因而加價。陳文俊解釋,加座位後乘客多了,令收入增加,加價壓力自然減少,政府亦有既定審批加價準則,「賺錢唔會俾你加價。」但他坦言,由於包括司機及維修員工在內的營運成本不斷增加,故肯定沒有減價空間。
馬僑生亦指,公司每年均會根據程序換車,不會因需要換車而增加車資,最重要是向乘客提供良好服務。易志明表示,未有聽聞業界打算加價,相信加座位後可減輕加價壓力,對小巴營運商的業務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