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與德意奧合作 挑戰洲際傳密

2017-08-11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中新社及新華社報道,在更長遠的規劃中,中國科學家的目標是建立全球化的量子通信網絡。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介紹,其團隊下一步將與歐洲量子通信團隊合作進行洲際量子密鑰分發。目前已經順利完成與奧地利格拉茨地面站的對接測試,正在開展量子密鑰分發實驗,8月底將具備洲際量子保密通話的條件。德國、意大利的地面站預計在今年年底做好開展相關實驗的準備。

三顆衛星足以覆蓋全球

量子衛星工程常務副總師兼衛星總指揮王建宇說,單顆低軌衛星無法直接覆蓋全球。目前「墨子號」一次過境開展實驗的時間約為10分鐘。如果衛星在1萬公里的軌道上,那麼發送密鑰的時間就可持續幾個小時。如果衛星在3.6萬公里的軌道上,地球的三分之一就能一直看到衛星,這些地方就在任何時候都可以保密通信。理論上有三顆高軌衛星就能覆蓋全球。

「所以『墨子號』只是一個起點,從實用的角度來說,必須要構建由高、中、低軌道衛星組成的量子星座,建立覆蓋全球的量子通信網絡。」王建宇說。

尋求突破日光干擾瓶頸

然而,目前「墨子號」的量子密鑰傳輸只能在地影區,也就是沒有日光干擾的黑夜進行。「我們需要攻克全天時量子通信技術以及獲得更高衰減信道下的量子通信能力。這是我們下一步實現全球量子保密通信必須要走的道路。」量子衛星科學應用系統總設計師、衛星系統副總設計師彭承志說。

最近,潘建偉、彭承志等科學家已經在地面實驗中取得突破,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白天遠距離(53公里)自由空間量子密鑰分發。這一突破驗證了日光條件下星間和星地之間量子密鑰分發的可行性,為未來構建基於量子衛星的星地、星間量子通信網絡掃清了一大關鍵技術障礙。

全球量子網2030年可建成

潘建偉說:「我們希望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最終能夠構建完整的空地一體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體系,在國防、政務、金融和能源等領域廣泛應用,並與經典通信網絡實現無縫對接,推動形成具有國際引領地位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下一代國家信息安全生態系統。也希望進一步探索對廣義相對論、量子引力等物理學基本原理的檢驗。」他並說,如果國家支持發射多顆量子通信衛星,那麼有希望到2030年左右,建成全球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