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特稿:「一個也不少,都要回家」

2017-08-12
■被困人員安全撤離。網上圖片■被困人員安全撤離。網上圖片

600名工人、100名管理人員和安保,在九寨溝7.0級地震發生後的20多個小時裡,他們被困在距離九寨溝縣地震震中七公里外的建築營地。「停水、停電、信號不通。」回憶起那驚心動魄的20個小時,30多歲的楊富利依然心有餘悸,「我們不知道能堅持多久,但當時大家心裡只有一個想法,就是一個也不少,都要回家。」他說。

十年前四川汶川地震的時候楊富利在成都,而這次,楊富利所在的中建三局成都公司九寨溝項目基地距離震中只有七公里。

「地動山搖」的十幾秒鐘過後,整個建築公司就沉浸在山區的黑夜裡,只剩下遠處幾盞應急燈亮着。建築營地四周都是山,地震發生後,山體滑坡和塌方導致大規模停水停電,通訊設備也基本中斷。

「山區只要一停電就是伸手不見五指,營地裡有20餘名管理人員,大家只能靠相互喊各自的名字確認安全。」對於身為辦公室主任的楊富利來說,每聽到一個名字,壓在自己心裡的大石頭就能鬆快一點兒。

21點30分,地震發生後10分鐘,營地20餘名工作人員確認安全。

「再怕也不能慌」

「怕!可再怕也不能慌,除了身邊的20名管理人員,半公里外還有600名建築工人!」楊富利說,在地震發生後的幾個小時裡,他腦海裡就只有這些名單和數字,一個也不能少。

因為通信中斷,楊富利手裡只有一部對講機可以使用,信號雖然斷斷續續但也勉強可以使用。

楊富利將人員分成三組:一組負責觀察周圍環境,看是否還有危險源的存在;一組負責安撫工人,幫助他們平復情緒;另一組主要負責統計和清點人員,保證現有人員的安全。

宋國榮當時主要負責統計人數,夜裡11點,因為還有兩個工友沒有找到,宋國富一行人戴上白色安全帽、穿上反光背心兵分三路開始在各路段尋人。

由於地震,路面出現很多撕裂的縫隙,深一腳淺一腳的碎石路並不好走。宋國富一行人拿着手電筒,幾束晃動的亮光和他們身上反光背心的綠色紋路在黑夜中格外顯眼。

凌晨一點半,距離發生地震已經過去4個小時。在一句「這有人」的呼聲中宋國富一行人終於找到了兩名工友。

「人齊了!」宋國富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壓在心裡的大石頭總算落了地。 ■央廣網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