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清水下洩河道改變 防洪或面臨新險局

2017-09-25
■位於黃河上游的甘肅劉家峽水庫。網上圖片■位於黃河上游的甘肅劉家峽水庫。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據《瞭望》新聞周刊報道,2000年以來,黃土高原生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入黃河泥沙銳減。但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昌明等專家指出,黃河流域的水熱條件決定了黃土高原植被恢復不會無限制發展。目前黃河中游植被狀況與水沙條件基本達到相對平衡,植被恢復效應趨於穩定,攔沙效應距「天花板」已不遠。還有一些專家指出,黃土高原強烈的水土流失發生在距今25萬年至30萬年前,進一步加劇在距今5萬年前,遠遠早於人類頻繁活動時期,僅靠水土保持,無法根本解決黃河泥沙問題。

自1982年黃河下游發生流量15,3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後,黃河已連續34年未發生超過10,000立方米每秒量級的洪水,但風平浪靜之中暗藏憂患。專家指出,大洪水的發生有周期性特點,同量級大洪水,時間間隔越長,發生的概率就越高。1958年黃河下游發生22,3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屬於60年一遇洪水,距今已59年;1982年黃河下游發生15,3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屬於30年一遇洪水,距今已35年。黃委會曾測算,黃河下游有發生55,000立方米每秒大洪水的可能。

亦有專家指出,泥沙銳減後,清水下洩也給未來防洪造就一個新險局。過去高含沙洪水沖左岸就淤右岸,沖一邊淤一邊,形成較穩定的河道;清水則兩邊沖刷,引發河道變化;當大洪水來時,極可能順清水流路行洪;70年苦心修建的各種工程,將有相當一部分發揮不了作用,部分河段功能將受影響。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