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界贊同王志民「三勢」論 籲青年了解祖國目光放遠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就建設好香港這個家園提出要把握「三勢」,香港各界人士均表認同,並期望香港社會放下爭拗,搭上國家快速發展的順風車,把握好國家「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等發展項目所帶來的龐大機遇,發揮自身的優勢和作用,否則就會被其他地方趕上,又呼籲香港年輕人加深對國家發展的了解,目光不要過於短視。
陳勇:港「近水樓台先得月」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陳勇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王主任的講話中顯示出他對香港的了解,及對香港前景充滿信心及潛力。他認為,香港在經歷風波後是時候回到正軌,盡力配合國家的發展,特別是世界各國都希望和中國達成經濟合作時,香港在國家支持下「近水樓台先得月」,發展的潛力十分巨大。
他提到,深圳在30年前仍是一個小漁村,但這些年間製造業、創新科技等領域均急速發展,值得香港借鑒。近年來,香港社會爭拗不斷,陳勇認為是時候放下爭拗,呼籲社會各界向前看,為青年人開創更多機遇。
盧瑞安:把握「帶路」灣區機遇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盧瑞安表示,香港的發展目前已經滯後,希望社會各界的目光宏觀一點,把握「一帶一路」、「大灣區」等長遠國家發展項目所帶來的機遇,以此為香港未來發展的方向,特別是「大灣區」為香港鄰近的地方,便於交流合作,且香港的金融、法制方面亦有優勢。
他坦言,現在香港的年輕人對內地的發展不熟悉,有需要多加了解,不要過於短視,又強調發展的機會十分難得,年輕人應坐上順風車,否則一旦錯過了機遇,就「蘇州過後無艇搭」。
梁君彥:望立會議員就事論事
立法會主席、經民聯創黨主席梁君彥認為,中央政府一直是香港的強大後盾,從「一帶一路」、「大灣區」等國家發展項目中,均可見國家對香港的重視,香港也應該貢獻國家,把握機遇。同時,與國家溝通也是十分重要的,對香港經濟、民生方面的發展亦有好處。他明白議事廳內會有不同聲音,但仍然期望立法會議員可就事論事,推動社會發展。
林龍安:預示香港未來將更好
福建省政協委員、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榮譽會長林龍安表示,王主任三次來港工作,發現香港的狀況是一次比一次好,現在更預示了香港未來必將更好,「特別是『大灣區』的建設,讓香港的年輕人能走出香港,融入『大灣區』創業、就業,然後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張華峰:抓「浪潮」隨國家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張華峰指,國家正向着更高的目標前進,特別是「一帶一路」、「大灣區」等項目,為香港帶來很多機遇及發揮的空間。香港的金融、旅遊等專業均十分優秀,在配合國家發展的戰略時,具有潛力及發展空間,必須要把握「浪潮」,跟隨國家的方向發展。
他坦言,倘不把握這些機遇,香港的發展將會落後於其他地方,甚至被追趕上,特別是科技發展方面。
葛珮帆:盼放下爭拗把握機遇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王主任的講話說明了香港仍有很多機遇,「無論是『大灣區』還是『一帶一路』」,但最重要的是港人可放下政治爭拗,好好把握這些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