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港參與大灣區 年底陸續落實

2017-10-10
■中國日報昨舉辦論壇慶祝香港版創刊20周年。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中國日報昨舉辦論壇慶祝香港版創刊20周年。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

林鄭:與發改委深入研討 制訂系列計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殷翔)中國日報香港版於創刊20周年之際,昨日舉辦「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響應『一帶一路』亞洲領袖圓桌論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聯辦副主任楊健,外交部駐港特派員謝鋒,中國日報社長兼總編輯周樹春,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特區政府創科局局長楊偉雄,各國駐港外交使節,各界代表等300餘人參加論壇。林鄭月娥在論壇上透露,特區政府與國家發改委進行了深入研討,制訂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的系列計劃,明天發表的施政報告會公佈相關建議,而這些計劃將於今年年底陸續落實。

論壇主辦方中國日報社長兼總編輯周樹春首先致歡迎辭,他指在大灣區規劃和「一帶一路」倡議下,香港企業家應思考新的經營理念,適應新環境,與政府聯手培育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和包容的新經濟模式,與大灣區城市攜手合作,令「一帶一路」倡議成為現實。

不能單打獨鬥 創造協同效應

林鄭月娥在隨後發表主題演講中表示,香港是大灣區一員,不能單打獨鬥,要積極與大灣區城市合作,創造更多協同效應,共同把握「一帶一路」帶來的歷史機遇。粵港澳大灣區是全國最國際化的區域,而香港則是大灣區最國際化的城市。大灣區城市群有6,600萬人口,超過英國總人口;經濟總量達1.3萬億美元,佔國家GDP12%,相當於一個澳大利亞。大灣區在「一帶一路」中將擔負重要角色,香港應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相信能為香港帶來新發展機遇、為國家改革開放作出貢獻。

她指出,大灣區是國家很重要的經濟橋頭堡,而香港站在這個橋頭堡的最前列。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獨有優勢,應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香港正在發揮聯繫人角色,協助跨國公司進入內地市場,同時協助內地公司拓展國際市場。香港是國家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及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在風險管理、資產管理、仲裁、法律、會計等方面有明顯優勢,能滿足中外融資和相關專業服務的需要。

可形成創新經濟完整產業鏈

林鄭表示,創新科技能推動經濟增長,提高市民生活水平;香港若不願落後,就需要與大灣區城市攜手合作,發展創新經濟。香港有很好的研發能力、人才和資本自由流通、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發展創新科技很有潛力。現在香港已吸引全球創科公司興趣,已誕生逾2,000間創科公司,創科業年增長逾24%。

香港與深圳、廣州合作,有條件形成大灣區的創新中心;與佛山、中山的強大製造能力結合,有望形成創新經濟完整產業鏈。

她透露,香港和深圳已商定在河套區合作建立創新科技區,稍後與廣州也有新的創科合作計劃。她說:「香港在大灣區建準確定位,結合『一帶一路』帶來的機會,就能帶來實在的利益。」

林鄭又指,高鐵、港珠澳大橋、蓮塘/香園圍口岸相繼開通,令香港與大灣區日益融合為一個大生活區,帶來更多合作機會,提升協同效應。香港土地資源稀缺,加強大灣區融合,可以彌補香港短板,帶來更多人才和市場。

她表示期待推出更多便民措施,促進香港與大灣區生產要素的流通。

另外,特區政府創科局局長楊偉雄,海上絲綢之路協會聯席主席葉劉淑儀,招商局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李曉鵬等亦在論壇發言,對大灣區建設提出看法和建議(見另稿)。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