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香港+全球化-
在《全球樓價負擔能力調查》中,2017年香港再次位於榜首。排在此榜第六位的墨爾本,雖然樓價入息比率同是「極度嚴重地難以負擔」,但該城巿在2016年被英國雜誌《經濟學人》評為最宜居城巿,香港只排在四十三位。特區政府2016年推出《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明言希望規劃香港為「宜居的高密度城巿」,到底最後能否做到呢? ■林曦彤 特約資深通識科作者
今日香港+全球化
1.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香港成為宜居城巿的目標
自1970年代起,政府約每10年便檢討全港發展策略,上一輪檢討是2007年公佈的《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2016年,政府推出《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審視跨越2030年的規劃策略和空間發展方向,以應對未來的轉變和挑戰。
政府的發展策略涵蓋三大元素─規劃宜居的高密度城巿、迎接新的經濟挑戰與機遇、創造容量以達至可持續發展。當中「規劃宜居的高密度城巿」是指:
.更新殘舊而人口稠密的地區,改善都巿氣候,以及應對綠化、公共空間和公共設施的不足等問題;
.有效利用土地資源,令新發展區可以有更佳發展;
.以鐵路為本的集約發展模式、混合便利日常生活的設施、鼓勵親近自然的城巿生活;
.加強各區的連接、便利行人及單車使用者;
.保護和推廣獨有的城巿特色,包括特色街道及本港獨特的「城、鄉、郊、野共融」景致。保護具價值的文物建築和歷史氛圍,並增強軟實力;
.把都巿氣候及空氣流通的考慮因素納入新發展區的規劃及設計、增加休憩用地;
.善用自然資源和水資源;
.重塑公共空間和改善公共設施;
.促進社會共融的規劃和設計,滿足老齡化社會在需求上的轉變、締造家庭友善的建設環境,以及支援青少年發展。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B:全球住宅租金、樓價入息差距等資料
表一:租金排名
排名 城巿
01 紐約
02 香港
03 倫敦
04 巴黎
05 東京
06 三藩巿
07 洛杉磯
08 杜拜
09 悉尼
10 邁阿密
表二:國家及地區
人均居住面積
地方 人均居住面積(平方呎)
美國 800
台灣 370
新加坡 323
日本 220
上海 194
香港 161
香港公屋戶 130
香港劏房戶 48
表三:香港家庭收入中位數與樓價差距
年份 樓價指數* 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港元)
2010年 163.0 18,200
2011年 181.1 20,000
2012年 227.6 21,100
2013年 245.1 22,400
2014年 278.3 23,800
2015年 285.0 24,400
2016年 307.1 25,000
*註:樓價指數越高,入息中位數與樓價差距越大。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C:香港劏房戶情況
香港中文大學曾與全港關注劏房平台合作研究,2015年透過實地測量、訪問租客、批則核實等專業研究方法,就60多戶劏房戶的租金、家庭收入和居住面積等調查,以探討香港劏房戶租金佔收入比率的變化,結果如下:
人均居住面積(平方呎)
2013年 2015年
67.6 47.8
平均租金佔劏房住戶收入比率
2013年 2015年
29.2% 41.1%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想一想
(a)香港在什麼程度上能夠做到「宜居城巿」的目標?參考資料A及就你所知,試加以解釋。
(b)有人認為「處理香港的房屋問題,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你同意這說法嗎?試加以解釋。
今日香港+全球化
2.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香港貧窮情況
表一:按性別
性別 男 女
貧窮人口數目 44萬 53萬
貧窮率 13.6% 14.9%
表二:按年齡
年齡 18歲以下 18歲至64歲 65歲及以上長者
貧窮人口數目 18萬 48萬 31萬
貧窮率 18.0% 10.1% 30.1%
表三:政策介入前後貧窮人口
年份 貧窮人口(政策介入前) 貧窮人口(恒常現金政策介入後)
2009年 134.8萬 104.3萬
2011年 129.5萬 100.5萬
2013年 133.6萬 97.2萬
2015年 134.5萬 97.1萬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B:部分政府扶貧政策
政策 內容
恒常社福開支 2016/17年度社會福利的經常開支預算為662億,較2011/12年度增加64%。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 自2016年5月推出,至同年12月23日共批出超過3.2萬宗申請,涉及款額逾3億7,900萬元,受惠家庭逾28,600個,人數約10萬,當中約4.6萬名為兒童或青少年。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 以入息補助方法,為那些在經濟上無法自給的人士提供安全網。
長者生活津貼 惠及約43萬名長者,佔長者人口約四成。
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 讓長者和合資格殘疾人士,可以每程兩元的優惠票價,乘搭指定公共交通工具及服務。
關愛基金 自2011年成立至今,獲政府注資及商界捐助,2016年8月底基金結餘逾197億元。至今批出36個援助項目,約141萬人次受惠,涉及金額約72億元。項目包括為有經濟需要家庭提供一次過的幼稚園學生就學開支津貼;為低收入的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為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提供一次過生活津貼等。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想一想
(a)根據資料A,描述及解釋香港的貧窮情況。
(b)有人認為「家庭力量比政府的扶貧政策能更有效地紓緩香港老人家的貧窮問題」。你在何等程度上同意這說法?參考資料試加以解釋。
今日香港+全球化
3.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香港大阪首爾三地生活質素滿意度及開心指數(2016年1月調查)#
生活質素滿意度 香港 大阪 首爾
政治及社會 4.33 5.48 4.77
經濟 5.39 5.51 5.76
環境 4.80 5.27 5.44
醫療保健 6.01 6.32 7.18
娛樂消閒 6.62 7.78 7.92
住屋 4.05 6.45 6.19
開心指數 香港 大阪 首爾
整體 6.83 7.41 7.01
24歲或以下 6.77 7.74 7.11
25歲至44歲 6.85 7.09 7.02
45歲至64歲 6.76 7.22 6.77
65歲或以上 7.19 7.20 7.01
#註:10分為最滿意或最開心,1分為最不滿意或最不開心。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B:港人結婚和生育問卷調查結果
表一:可鼓勵生育十大政策*
01. 教育資助
02. 醫療資助
03. 免費幼兒教育
04. 買樓/換樓、租屋資助
05. 提升教育質素
06. 奶粉津貼
07. 增加育嬰及託兒服務
08. 託兒津貼
09. 有薪親子假
10. 容許彈性上班
*註:女性受訪者認為
表二:十大婚前置業原因
排名 原因 百分比
01.想擁有自己的物業 24%
02.不想租樓,像替人供樓 23%
03.本身居住環境太狹窄 11%
04.冀增加資產 10%
05.冀給予下一代良好成長居所 8%
06.家人壓力 7%
07.伴侶要求 6%
08.社會壓力 5%
09.伴侶家人要求 4%
10.面子問題 2%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C:港人對幸福指數看法
有智庫中心發表幸福指數報告,以11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範疇,量度港人幸福指數,包括收入及收入再分配、房屋、工作、健康、安全、教育、環境、交通、文娛休閒、家庭、政府管治及公民社會;每個範疇以數項相應指標計算,例如健康範疇以預期壽命、自殺率、吸煙率及肥胖率組成。
在11個分類指數中,房屋範疇表現最差,對幸福指數的負面影響最為顯著,與2000年相比,房屋分類指數下跌96.9%;交通分類指數的跌幅僅次房屋,15年來下跌44%。
工作分類指數升幅最大。雖然近年社會氣氛緊張、爭拗不斷,惟政府管治及公民社會的分類指數,過去15年升18%,只有一項指標,新聞自由滿意度下跌。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想一想
(a)根據資料A,解釋資料所反映的社會現象。
(b)你認為什麼政策可提升港人的幸福指數?試舉出4項,並加以解釋。
總結
新加坡和香港一樣面對嚴重人口老化問題。香港的「催生」政策主要是提升子女免稅額、新生嬰兒免稅額。
新加坡自2004年起推出3輪鼓勵生育政策,2013年1月第三輪計劃每年撥款約126億港元,從住房、養育、醫療、假期等方面鼓勵年輕夫婦結婚生子,措施包括:有孩子的夫婦首次申請組屋(政府房屋)有優先權,新生兒有3,000坡元公積金保健儲蓄,有7歲至12歲孩子的在職父母獲兩天育兒假,新任父親享一周侍產假等。這些都值得香港參照。
延伸閱讀
1. 《「光屋」擬廉租惠低收入港青》,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7/10/10/HS1710100006.htm
2. 《適時研擴安全網 照顧相對貧困群體》,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7/10/10/WW1710100003.htm
3. 《旅行欠新意 夫妻幸福指數跌》,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7/07/29/HK17072900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