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恒管英萃】曲奇就是易碎 事情無法預測

2017-10-20
■同是曲奇,但英美的口感不一樣。資料圖片■同是曲奇,但英美的口感不一樣。資料圖片

美式和英式英語在發音、拼寫或遣詞用字盡見不同。美國人用腳踢soccer(足球),用手拋football(欖球);在英國用手觸及football則成了「上帝之手」,恐被罰黃牌了。在美國找trainer是專業的教練,在英國便要到鞋店找trainers(運動鞋)了。上兩回談過英倫風味的慣用語,今回轉轉口味,來個美國風情。

牛仔沒事幹 向天亂開槍

提及美國牛仔(cowboy)多會聯想到他們在西部荒原(Wild West)持槍進行「俄羅斯輪盤」之類的對決畫面吧。但當他們沒事幹時又如何打發時間?朝天胡亂開槍是也。Shoot the breeze正是描寫如此無聊情景,現今將子彈換作漫無目的的閒聊,就如香港俗語「吹水」或「放空」。

除了兩雄對決,撲克牌亦是19世紀時流行於美國蠻荒西部的玩意。當時的遊戲桌,每局莊家不同,面前有鹿角製成、稱為buckhorn的小刀就是莊家。

因為當莊家需要最先下注,未能試探其他玩家,因此撲克牌手可將buckhorn推給別人,pass the buck即是將莊家一職推予鄰座。後來,小刀換成一張銀紙,buck亦演變為美金一元的俗稱。

過莊變推卸責任

時至今日,pass the buck在美式英語中解推卸責任︰Some people just try to pass the buck whenever they can and never admit their fault.(有些人往往將過失推委別人,永不承認過錯。)

Cookie在美國是硬身餅乾(英國稱之為biscuits),焗製時用上不同形狀的模型,便能輕易地將餅乾定型。在美式英語中,cookie-cutter除是餅乾模型,亦可解作千篇一律、重複單調之狀︰Fast fashion is of course a bargain, if you don't mind being a cookie-cutter.(速食時裝固然便宜, 但卻要預備滿街都是穿着一模一樣的人)。

英國人可能對此片語不甚理解,因為當地的cookie是鬆化濕軟的糕點,製作時在焗爐自我膨脹,難以固定其形,因此在英國根本沒有cookie-cutter這器具。

相反,美國的cookies硬身酥脆,宜放闊口餅乾瓶,但若遇上較窄瓶口的容器時,特別在偷吃時當心「束手就擒」。

美式英語就有be caught with one's hand in the cookie jar,指在幹壞事時被逮個正着。 一口咬下硬身餅乾亦易生餅碎,從而衍生慣用語That's the way the cookie crumbles(直譯︰餅乾就是會碎吧)來慨嘆事情往往無法預測,只好接受厄運︰His twins were born on the same day he lost his job! Oh well, that's the way the cookie crumbles.(他的雙生兒在他被解僱的一天出生,世事真夠弄人。)

跳鯊魚難挽狂瀾

Happy Days是自1974年首播的長壽處境喜劇,經歷10個年頭後收視見底,製作單位盡最後之力挽救,竟然安排其中主角穿着皮褸滑水,並跳過鯊魚。如此荒謬的情節不單未能拯救收視,更成為電視界的笑柄。Jump the shark一句更成為在流行文化界力挽狂瀾不果的代名詞。

有能力買下農場實可喜可賀,但buy the farm這美式英語片語卻剛剛相反。有說這片語初見第二次世界大戰,離家遠征的美軍在閒談中不時訴說在戰事完結後希望安全回家,買下農場度過安定生活。久而久之,當有士兵陣亡後,其夥伴就無奈道︰Well, he bought the farm early.(他先行回家務農去也。)如今buy the farm成為了在意外或戰事不幸過身的委婉語。

下回續談更多「重美國口味」慣用語。■鍾可盈博士 恒生管理學院英文學系高級講師

隔星期五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