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與人數及團隊數字均創新高 學生讚加深對國情認識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回歸盃」第七屆全港學生中國國情知識大賽上周六於沙田科學園高錕會議中心演講廳舉行決賽暨頒獎典禮。今屆有來自大、中、小學的逾6,000名學生參賽,團隊賽則有多達252支隊伍報名,數字均達歷屆最高水平!經過前後約兩個半月的連場激戰,終於選出各組別的冠、亞、季軍優勝者及優異金獎得主。參賽學生都大讚比賽有助加深自己對中國歷史及國情的認識,期望來年再創佳績;評審也讚揚參賽同學的水平之高,令他們嘖嘖稱奇。
「回歸盃」第七屆全港學生中國國情知識大賽由特區政府教育局、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未來之星同學會主辦;國家教育部港澳台事務辦公室、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中聯辦教育科技部為特別支持機構;中信國安集團為戰略合作夥伴;同時獲瑞安集團、偉東雲教育集團支持,另有五十多個機構及團體參與協辦。
姜在忠李魯劉漢銓黃玉山孫振等主禮
總決賽的主禮嘉賓陣容鼎盛,包括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中聯辦教育科技部部長李魯,全國政協常委、劉漢銓律師行首席合夥人劉漢銓,全國人大代表、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新聞及公共關係部主任孫振,各主辦機構代表及多名港區全國人大及政協代表等。
經過早前初賽的選拔,當日晉身總決賽者高手如雲,來自大、中、小學的參賽者均全力以赴,迎戰比賽。比賽過程非常緊湊,中學組的團隊與個人賽的參加者在搶答環節更難分高下,看得在場觀眾都屏息凝神,氣氛異常緊張。
最後,經過整天的對戰,各組別的結果相繼出爐,其中團隊賽冠軍分別由香港中文大學、聖言中學以及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隊伍奪得(得獎名單見表),至於滬江小學及培僑中學都獲得最踴躍參與學校獎。
姜在忠:樹立民族自信心
姜在忠在頒獎典禮致辭時指出,全港學生中國國情知識大賽已經走過七個年頭,成為學界重視、社會關注、全港覆蓋最廣、最大型的國情知識競賽活動。
今年適逢香港回歸20周年,大賽組委會特別冠以「回歸盃」為主題,讓本港學生加深對祖國的發展歷程、地理概況以及傳統文化的認識,多角度了解中國,激發心中的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自信心。
姜在忠特別引用古文:「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寄語年輕人是香港和國家的希望和未來,應要懷着一份「培育德才,愛港興邦」的責任和情懷。
他強調,如此大規模的學生國情比賽在香港絕無僅有,同學們在比賽中所表現出的嚴謹、善思、求知的態度更讓大家對香港與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
他又指,今年大賽各組別冠、亞、季軍得主亦會獲邀到內地交流實地了解國情,更深刻認識國家日新月異的發展。他特別感謝社會各界對於是次比賽的鼎力支持與參與,期望活動能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再創新輝煌。
黃玉山:不熟國家很蝕底
黃玉山認為,作為中國人,年輕人必須要對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及國情等方面有所認識,尤其近年國家發展迅速,「國家的舞台很大,學生除了有義務去認識中國,其實對他們個人發展也很有用的,中國這麼大,如果你對國家並不了解的話,相信會很蝕底。」
他讚揚比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途徑、良好的氛圍讓同學從多方面認識國家的傳統文化和國情,相信同學都獲益匪淺。
劉漢銓冀學生推動港進步
劉漢銓則指出,回歸至今,不少年輕人對國家的認識並不足夠,國情知識大賽正好讓學生對國情、國家的發展有更多及更深入的認識,「了解到國家現在是屹立於世界之前列,希望學生有此自豪感,亦有信心面向未來,共同推動國家及香港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