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 > 正文

美拒定性「政變」留後路

2017-11-17
■民眾閱讀政變新聞。 路透社■民眾閱讀政變新聞。 路透社

津巴布韋軍方採取行動拘禁總統穆加貝後,當地民眾和西方媒體都直接用「政變」形容事件,不過美國國務院前日回應時,未有使用「政變」或「試圖政變」等字眼,據報國務院已經強烈勸喻旗下官員,在局勢穩定和明朗前,應盡量避免使用有關字眼。根據美國法律,一旦津巴布韋軍方的行動被認定為政變,華府將需暫停對津巴布韋的援助,因此國務院此舉相信是要避免在新政府確立前損害美津關係。

軍方尚未表明會否推翻總統穆加貝,但無論如何,軍方行動已大致符合美國一般對政變的定義,亦即「一國的軍隊或其他精英試圖透過非法和蓄意的行為推翻現任行政機關」。

「語言偽術」避責

美國政府向來對於使用政變、戰爭等狀態非常審慎,以「戰爭」為例,理論上美國自二戰以來便從未對外宣戰,即使是朝鮮半島戰爭、越戰和伊拉克戰爭等,在華府的官方定義中都只算「延伸軍事行動」。國務院對於其他國家內部局勢的定義亦非常小心,以確保美國利益為優先。例如華府若把某件事認定為「種族滅絕」,便可能有責任介入,因此沒有將緬甸若開邦衝突列為「種族清洗」。

埃及軍方2013年推翻民選總統穆爾西,當時美國奧巴馬政府便曾就是否定義為軍事政變,花費3周進行內部討論。華府對於本身的行為也會用「語言偽術」修飾,例如將虐待戰犯的手法稱為「強力盤問」、以「間接損害」形容被美國空軍錯誤炸死的平民。 ■美聯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