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專題 > 正文

【中國經濟新形勢•科技篇】大學教授擬建皮革廢物處理廠

2017-11-20
■王全傑帶學生在生產車間學習。■王全傑帶學生在生產車間學習。

產學研融合 垃圾變成寶

十九大提出,鼓勵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有科研人員相信,相關政策對於資本市場和科研人員都是一種驅動和激勵,科技成果轉化將面臨新機遇。國家製革技術研究推廣中心主任、煙台大學教授王全傑主持的「皮革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項目通過國家級評審,有關技術也開始進行產業化生產。他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說,相信未來科技人員將會與企業互相滲透、柔性結合在一起,培養和提升企業的科技造血能力。■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殷江宏 山東報道、圖:香港文匯報山東傳真

王全傑及其團隊經過11年的研究,終於解決了長期困擾內地製革企業的皮革廢棄物污染難題,變廢為寶。他介紹說,用製革廢棄物生產出來的固體有機肥,已在河南、煙台等地的農業相關企業、合作社等進行了深度合作實驗,證明能有效改良土壤、增加作物產量、提高作物抗病能力。此外,用製革廢棄物製造的水泥發泡劑生產的發泡水泥,除了具有輕質、保溫、隔音性能外,還具有阻燃和防火效果,將成為高層建築良好的外牆保溫材料和內牆隔音的牆體材料。據他解釋,紙幣增光劑、水泥發泡劑、有機固體肥料等等看似不相關的東西,其實都可以由製造皮革過程中的棄置物提煉出來。

擬煙台設示範基地

「皮革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項目已通過福建省晉江市「海峽計劃」論證,獲得政府引導資金支持在當地建廠。王全傑計劃先在山東省內尋求合作夥伴建設示範基地,未來以此為模板,在全國各地皮革產區增建20座工廠,成為內地最大的蛋白廢棄物處理企業。

他透露,項目計劃採用「集中研發,分區建廠」的模式,擬尋求合作夥伴在山東煙台附近建設示範基地,先期投資約2,500萬元(人民幣,下同)左右,設計年處理蛋白廢棄物1.5萬噸,可年產氨基酸、表面活性劑以及用於改良土壤的固體有機肥4萬噸左右。

皮革廢棄物污染一直是困擾內地乃至世界的一大難題。以山東省為例,近3年平均每年生產皮革6,000萬平方米,其藍皮削勻廢棄物2萬多噸,加上皮革製品企業以及畜禽屠宰業,每年約有40萬噸的蛋白廢棄物,不僅造成了蛋白資源的嚴重浪費,而且增加了處理的支出。而山東又是全國農業大省,2015年全省化肥施用量約為463.5萬噸,複合肥施用量約為224.04萬噸,而有機肥等施用量則為137.4萬噸,僅佔30.5%。若王全傑團隊的科研成果得以推廣,不僅是山東省,全國農業也將因此受益。

料兩年內收回成本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示範廠使用的原材料來源於皮革廠的廢棄物。按照規定,一般皮革廠的廢棄物不能自行處理,必須委託有資質的專業公司處理,每噸廢棄物的處理成本在600至1,000元。因此該項目在收集原材料時不但不用支付生產成本,還可向皮革廠收取相應費用,加上每噸皮革廢棄物再利用獲得的大約2,000元左右的利潤,每噸皮革廢棄物至少獲益2,600元,預計項目兩年內可收回項目成本。

王全傑說,未來將會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及異地複製等方式,爭取三年內達到銷售收入5億元,實現年利潤1.5億元,最終目標是建成內地最大的蛋白廢棄物處理企業集團。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