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嘉瑤)香港年輕人科技創新再次揚威全國舞台。近日在上海舉行的「第十五屆挑戰盃-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來自香港8所大專院校的香港代表隊,共獲得包括兩個一等獎及5個二等獎在內的佳績。其中獲一等獎的香港大學醫科生黎曦明,針對包括人腦在內有關神經組織的檢測觀察,開發了具效率及解析度極高的新一代組織學成像技術,提升3D腦圖譜的應用及成效,可望於臨床實驗醫學如尋找疾病成因及觀察癌細胞的擴散等作出貢獻。
「挑戰盃」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被譽為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奧林匹克」盛會,共吸引全國約2,000所高等院校,200萬名學生參加。經過一系列的校賽、初賽及複賽後,最終有755項作品參與11月14至19日在上海大學舉行的現場問辯及展示,大會並頒發不同獎項。
港隊奪兩冠5亞20季
今年香港代表隊由8間大專院校56名師生組成,共有27項作品參賽,共獲得兩個一等獎,5個二等獎及20個三等獎。負責組織港隊的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昨日舉行新聞發佈會,邀請獲獎學生分享及向其頒發獎狀。
一等獎得主之一的黎曦明,其參賽項目為「新一代組織學的發明及其人腦三維調查的應用」,他受訪時介紹指,神經組織的三維(3D)調查能為我們理解大腦的功能提供不可或缺的資訊,然而現有相關技術較為繁複和費時,如要清晰觀察細胞,需不斷將組織切開再作觀察。
為了補充更宏觀的3D腦圖譜技術,如擴散核磁造影,他特別開發了具效率及解析度極高的新一代組織學成像技術,昨日並即場展示了這種方法在人腦各個區域的應用情況。
他期望,該項目能在為臨床實驗醫學上作出貢獻,幫助尋找病成因,及觀察癌細胞的擴散。
而來自浸會大學的博士生魯軍,亦以「一種具有良好水溶性、酶敏感性、腫瘤靶向性的智慧型抗乳腺癌藥物-適配子-紫杉醇偶合物」項目獲得一等獎,該研究能增強藥物對腫瘤細胞的毒性,同時大幅降低對正常細胞的損害,為開發新一代的藥物偶合物奠基。
新一代文化協會總幹事蘇祉祺指,香港代表隊能在賽事中從全國科研精英中脫穎而出,證明香港大專學界的科技創新水平正不斷提升,期望政府能投放更多資源,充分調動民間機構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力量,為香港培育更多優秀的科技創新和創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