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專題 > 正文

返回技術定成敗 搭載真彈或減射程

2017-11-30
■朝鮮試射最強洲際彈道導彈。圖為早前試射「火星-14」。 法新社■朝鮮試射最強洲際彈道導彈。圖為早前試射「火星-14」。 法新社

朝鮮聲稱試射「火星-15」型洲際彈道導彈有兩項技術突破,一是採用了新型發射車,二是導彈彈頭可承受重返大氣層時產生的壓力。「返回技術」一直是朝鮮發展洲際彈道導彈的最大障礙,導彈升上大氣層後返回,除了巨大壓力外,還要承受攝氏8,000度高溫。

飛行高度如國際太空站10倍

若要證實朝鮮是否掌握「返回技術」,需搭載真正的彈頭,並在返回大氣層後引爆。「憂思科學家聯盟」專家懷特表示,不清楚今次試射搭載的假彈頭重量如何,考慮到導彈射程較以往遙遠,估計假彈頭很輕。按此推論,若搭載較重的真核彈頭,實際射程將縮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政治學助理教授納蘭則認為,導彈本身已非常重,彈頭重量對射程的影響不大。今次導彈飛行時間長達53分鐘,令朝鮮科學家擁有更多時間蒐集重要數據,有助改善技術。

朝鮮今次採用「高飛軌道」(Lofted Trajectory)發射,韓國軍方聲稱,導彈飛行高度達4,500公里,相當於國際太空站位處高度的10倍,亦較在地球低軌道運行衛星的高度超出一倍。「高飛軌道」是指採用高角度發射,能飛至極高位置,但墜落處距離發射地點相對較近。 ■《每日電訊報》/美聯社/共同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