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藝粹 > 正文

京劇版《聖母院》亮相清華 史依弘 突破傳統 傳達京劇的美和趣

2017-12-02
■史依弘飾演的艾麗婭一襲火紅裙子舞姿優美。■史依弘飾演的艾麗婭一襲火紅裙子舞姿優美。

「佔盡風華-史依弘京劇巡演」日前在中國著名學府清華大學落下帷幕。連續兩晚,經典京劇《霸王別姬》和中西合璧的新版京劇《聖母院》,在上海京劇院梅派大青衣、國家一級演員史依弘靈動的演繹下綻放出精妙神韻,博得現場觀眾陣陣如潮掌聲。尤其是以雨果巨著《巴黎聖母院》為原型改編推出的京劇《聖母院》,更是將西方抨擊靈魂束縛禁錮的情感附加到了以封建社會為背景的舊時代,將京劇各個行當中的唱唸做打融入了「非傳統」的改良京劇配樂中,煥發出獨特光彩。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燁

甫一開場,隨荂u我的名字叫流浪」歌聲響起,中間閃出異族女子艾麗婭,一襲紅裙,舞步狂放。京劇《聖母院》又名《情殤鐘樓》,在巨作《巴黎聖母院》的框架下,以京劇之「形」包裝雨果之「魂」,再吸收多種藝術元素加以豐富。該部作品將故事時代設定在了明朝中後期,自由奔放的異族少女艾麗婭、外表莊嚴內心醜陋的寺院主持、風流自私的將軍天昊、卑賤醜陋的寺廟敲鐘人醜奴、以及一眾流浪者的形象通過不同的服裝扮相、唱腔唸白、戲劇動作,營造出生動真實的舞台形象,刻化了人物關係的階級對立、矛盾衝突。

在史依弘的眼裡,雨果先生這部巨著,抨擊宗教給人的靈魂束縛和禁錮,他同情這裡面的每一個人,讚美人的自然天性、讚美真善美,而艾麗婭的角色是個流浪的女子,只要有太陽月亮星星小牧羊,只要能唱歌舞蹈,生命便是美好的,如果還有愛情的降臨,會更加美好。

京劇《聖母院》中的佈景、燈光、道具、服裝、化妝等,也從不同的角度為演員塑造舞台形象加分不少。比如艾麗婭的服裝從熱情靈動的腰鼓紅衣,如奔放的一抹紅雲,到風情楚楚的粉色白裙柳枝靈動,一副春心將露的懵懂模樣,再至寺院避難時的皚皚白衣,如迷途的純潔羔羊,完美地切合了故事主線的變化。此外,史依弘扮演的艾麗婭全劇中舞蹈成分佔到40%之多,而不同於傳統京劇中含蓄端莊的舞蹈,《聖母院》中的舞蹈充滿了吉普賽人的異國情調,情節中更是添加了魔術的成分,讓京劇增色不少。

史依弘由武旦開蒙,後潛心研究梅派藝術,成為文武兼擅、具有時代特色的京劇領軍人物,在《聖母院》這齣戲中,艾麗婭簡直就是為她量身定做的。然而,京劇唱唸做打,生旦淨丑,如何給艾麗婭這個角色定行當,其實至今也沒分清。「玉堂春是青衣,白蛇傳是青衣刀馬旦,楊門女將是青衣刀馬應工,」史依弘說,「艾麗婭是什麼應工,我到現在都還沒有搞清楚,其實這個角色很綜合,青衣的唱,花旦的唸白和表演,刀馬旦的舞蹈和打,缺一不可。」她笑茠磳隉A為了塑造好艾麗婭這個角色,自己把參加《舞林大會》時的華爾茲、鬥牛舞都融進京劇身段裡去了,但如何能把兩者結合得天衣無縫,卻又十分困難,「艾麗婭一出場就要讓人信服這是艾絲美拉達,但又要讓人感受到,這是京劇。」

培養年輕觀眾

隨荂m聖母院》的結束,史依弘等藝術家們在清華大學的此次巡演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然而聚集在新清華學堂的近千位觀眾卻遲遲不願離去。他們中有白髮蒼蒼的老者、有成員齊上陣的三口之家,有尚在清華就讀的學生、也有從外地匆匆趕來的票友,在長達五分鐘的雷鳴掌聲之後,大幕拉上的一刻,史依弘的名字和「再來一個」的呼聲此起彼伏。這也使得大幕不斷合上又開啟,史依弘連續返場三次,並即興演唱《蘇三起解》之後方才退場。

記者座位後排有三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她們曾是清華物理系的學生,如今早已退休,卻在當年老班長的帶領下一起前來觀戲。那位班長告訴香港文匯報,她們算不上專業票友,但對京劇的喜愛卻隨茼~齡的增長越發強烈,自發成立了「家庭小劇場」,周末也能和老同學「吼上幾嗓子」,「艾麗婭這個角色太新穎了,覺得自己又回到了青b的少女時代,身段美、唱腔美、故事也美。」演出結束後,幾位在清華大學讀博士的剛滿31歲的「小票友」則意猶未盡地討論起來,「第一次看到一齣戲裡居然有那麼多行當同時出現,女主角能跳能打能唱,男性角色複雜又豐富,從老生到小生到丑角,翻虒礞皛R荋峞A簡直太過癮了。」

史依弘欣喜地對香港文匯報表示,當她走出新清華學堂,竟也看到三五成群的學生們拉雲手、走台步、跑圓場,原來清華大學有自己的京劇社,裡面也聚集了不少熱愛經典戲曲文化的青年一輩,「這些正在學習新知識新文化的大學生們很可能是改變中國未來的一代,而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也影響虓蝠楓y長的中國文化能走多遠。」

做了幾十年演員的她,一直認為所謂職責就是,把自己打造成最美的作品放到舞台上,直到做了弘依梅公司之後,史依弘才逐漸意識到,如何在如此多元化的時代,快速有效地讓受眾了解到京劇的美和趣,並真正喜愛上這門藝術,才是傳揚戲曲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

即將打造「京劇音樂劇」

史依弘對記者坦言,京劇藝術確實到了一個需要推廣和傳播的時刻了,尤其應把握當下回歸傳統文化的「最好契機」,讓手眼身法步更加貼近群眾,讓唱唸做打更加打動觀眾,在這個褪卻浮躁、回歸審視傳統藝術的時代,讓國粹京劇走進校園、走出國門。 「形式必須是美的,故事是打動人的,情感是有共鳴的,」曾多次赴國外演出的她認為,「選擇哪部戲很重要,比如《霸王別姬》較之其他京劇經典劇目就更能被西方文化接受,因為裡面蘊含的戰爭、英雄、美女、衝突、生離死別、家國情懷等,是世界人共同擁有的情感,是能夠對話的通用語言。」

一直追求創新、融合的史依弘心中一直有個關於「京劇音樂劇」的夢想,這些年來從不斷更新升級的《聖母院》中也可看到其夢想實現的雛形。她向記者透露,12月15號將會在上海首次推出室內樂版的京劇《霸王別姬》, 在音樂編排和樂器使用上都做出了相應改變,傳統「三大件」被換成了小提琴、古箏、京胡等的新組合,「我一直認為,京劇才是中國最好的音樂劇,無論是歌舞演繹還是唱腔婉轉,但一定要在保持京劇元素的基礎上,融合時代特色。」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