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經濟 > 正文

人行反駁IMF 體系風險抵禦力高

2017-12-08
■人行回應IMF報告,指內地金融體系表現出較強的風險抵禦能力,不良貸款率被低估的餘地也不大。 資料圖片■人行回應IMF報告,指內地金融體系表現出較強的風險抵禦能力,不良貸款率被低估的餘地也不大。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昨發佈《中國金融體系穩定評估報告》,指內地金融體系存在信貸擴張、監管套利和隱形擔保等問題,建議內地將金融穩定的重要性置於發展目標之上,逐步且有針對性地增加銀行資本,並加強對金融集團的監管與重視功能性監管等。人民銀行對該報告作出回應,稱壓力測試結果顯示,內地金融體系表現出較強的風險抵禦能力,不良貸款率被低估的餘地也不大。

IMF最新發表的這份報告,對中國經濟以及總體金融形勢「有讚有彈」。報告稱,中國經濟一直保持令人矚目的快速增長;金融體系為經濟增長和降低貧困率提供了有力支持;金融監管高度亦符合國際標準。此外,對內地在完善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法律和監管框架方面的進展也給予了高度評價。不過報告同時指出,2011年以來,內地金融體系規模和複雜性迅速提高,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金融體系之一,金融資產接近GDP的470%。在內地金融體系的各個領域,已經出現緊張態勢。

倡針對性增加銀行資本

首先,旨在支持就業和增長的貨幣和財政政策近年來呈擴張性,信貸擴張導致企業債務高企,居民部門債務迅速增加。第二,對高收益投資產品的需求以及對銀行部門監管的加強導致出現監管套利,高風險貸款從銀行轉向金融體系監管不完善的部分。第三,普遍的隱性擔保加劇了金融風險。報告還援引國際清算銀行(BIS)的估算稱,「以全球標準衡量,中國信貸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現處於極高水平,出現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很高。」

IMF建議,內地應將金融穩定的重要性置於發展目標之上,原因是追求地區成長目標和協助企業避免大量失業已造成債務尤其是地方債飆升;並成立一個金融穩定附屬委員會,由央行和三個金融監管機構所組成。鑒於銀行在金融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建議逐步且有針對性地增加銀行資本。

不良率被低估餘地不大

人民銀行對此回應稱,「總的來看IMF報告對中國金融體系的評價是客觀、中肯的」,但也存在少數中方不完全認同的表述和觀點,包括報告關於壓力測試的相關表述未能全面反映測試結果。「事實上,根據評估團按國際通行做法開展的銀行業壓力測試,在極端情景假設下,佔參試銀行總資產65%以上的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仍能保持在7%以上,中國金融體系表現出較強的風險抵禦能力。」

關於銀行業的資產質量,人行稱,近年來內地銀行業加大不良貸款核銷和處置力度,是不良貸款率保持在較低水平的重要原因。2017年以來,包括國企在內的企業利潤大幅回升,許多地方政府債務也對應未來有現金收益的資產,不良貸款率被低估的餘地不大。

其實,IMF內部對報告亦有不同的解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國執行董事金中夏撰文指出,即使在極端情況下,內地四家最大的銀行仍然能保持資本充足。中型銀行可能會面臨一些流動性壓力,資本也會受到很大侵蝕,但仍能保持清償力。「中央銀行不會允許任何流動性壓力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而新建立的存款保險機制也將有效應對任何資不抵債的問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