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匯知生做義工幫基層 懂知足感幸運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嘉瑤)常聽說的「助人為快樂之本」也許只對了一半,「助人自助為快樂之本」或者才更圓滿。匯知中學中五生孫思濤,原本跟隨家人在內地學習及生活,更是考上重點高中、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但沉重的讀書壓力卻令她後來一度患上厭食症及輕度抑鬱。其父母不忍女兒苦況,一年多前毅然舉家搬來香港,於新環境下思濤成功適應在港生活,更主動參加校內的義工隊,在過程中她更學識如何紓解壓力及找回自信,助人又自助。而她在義工服務的突出表現,近日亦獲義務工作發展局「4C青年義工領袖計劃」頒發「傑出青年義工領袖獎」。
思濤父親是香港人,曾於內地經營小鞋廠,後不幸虧蝕倒閉改為打工,他連同太太及思濤三姊弟一家五口原在惠東生活。而自幼學業成績好的思濤,升高中時獲當地重點中學取錄,由於學校離家遠,思濤要在校留宿;身為資優生的她對自己要求高,加上身邊同學們凌晨四五時已起床晨讀,晚上亦挑燈夜讀,讀書環境難有喘氣空間,令思濤倍感壓力。為不讓學業退步,思濤更開始廢寢忘餐地學習,逐漸變得沉默寡言。
廢寢忘餐學習 長期失眠暈倒
思濤憶述,當時覺得同學們都明白課堂上新教的內容,只得自己不懂,壓力很大,不惜犧牲吃飯和睡覺的時間追回進度,「經過一段時間後,我感到非常疲倦,從同學口中得悉自己瘦了很多,才後知後覺發現身體出現問題。」長期失眠及營養不足,令思濤終在校內暈倒,其父母亦意識到事態嚴重,要求思濤停學回家休養,雖然獲父母悉心照顧,惜思濤病情反覆,最後被確診患有厭食及輕度抑鬱症。
向10多間學校叩門終獲錄取
為讓孩子們有更輕鬆優質的學習環境,思濤父母毅然決定去年暑假回港,全家由在鄉下偌大的房子暫遷至祖母的一人公屋單位,六人逼一房,後來一家人才搬到較大的單位。而剛來港找學校時思濤亦面對不少波折,「有學校知道我是新來港,就馬上稱沒有學位,亦有些入學試英文很難未有收我」,在往10多間學校叩門後,思濤終獲匯知取錄。
思濤原擔心自己帶口音粵語或會引來同學戲笑,但實情同學卻十分友善,努力幫助她融入校園。而為盡快適應及了解香港社會,她主動參加校內義工隊。藉着每一次的義工服務,思濤在幫助不同有需要的人的過程中,漸漸也敞開心扉,令病情好轉,走出抑鬱症的陰霾。
她憶述,在一次劏房探訪活動中,看見別人狹窄的居住環境,與自己當初來港時情況相似,了解到香港華麗的背後,有着很多基層人士需要幫助,也意識到即使自己條件未算優厚的,仍然可出一分力幫助別人。思濤表示:「原本我以為只有自己的條件差,了解了基層人士的生活後,發現自己已經很幸運了。」
來港後思濤父母均在地盤工作,父親早前因工傷,留家休養,母親母兼夫職,含辛茹苦地照顧家人。
為減輕母親負擔,思濤今年暑假亦有打工賺錢支付自己學費及生活開支,而她的一個小心願,就是將來找一份能好好供養父母的工作,報答養育之恩。